前列腺肥大有下尿路症状(包括储尿期、排尿期、排尿后症状)和并发症相关症状,治疗方法有观察等待、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M受体拮抗剂)、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微创治疗(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前列腺尿道支架置入术),不同患者治疗选择因个体情况而异,且要注意生活方式调整。
一、前列腺肥大的症状
(一)下尿路症状
1.储尿期症状
尿频:早期常表现为夜尿次数增多,随着病情进展,白天也会出现尿频。这是由于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刺激膀胱三角区,导致膀胱敏感性增高。例如,一些老年男性患者可能夜间起夜次数从0-1次增加到3-4次。
尿急:患者有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这是因为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功能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所致。
尿失禁:部分患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即由于尿急不能控制而发生尿液不自主流出。这是因为膀胱过度活动,在有尿意时不能及时排尿,当膀胱内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就会出现尿失禁。
2.排尿期症状
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起始迟缓、尿线变细、射程变短、尿流无力、排尿间断等。这是由于增生的前列腺组织阻塞尿道,导致尿道阻力增加,尿液排出受阻。例如,患者在排尿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开始排尿,而且尿流像细线一样,射程不远。
排尿不尽感:患者排尿后,仍感觉膀胱内有尿液未排空。这是因为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加,膀胱不能完全排空。
3.排尿后症状
尿后滴沥:排尿结束后,尿道内仍有少量尿液滴出。这是由于膀胱颈部及前列腺部尿道的肌肉收缩不协调,排尿后尿道内仍有尿液残留。
(二)并发症相关症状
1.血尿: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表面血管扩张、破裂可引起血尿。出血量可多可少,有的表现为镜下血尿,有的则为肉眼血尿。例如,一些患者在剧烈活动后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
2.膀胱结石:长期的膀胱出口梗阻,导致尿液潴留,容易形成膀胱结石。患者可出现排尿中断、排尿疼痛等症状,改变体位后又可继续排尿。
3.尿路感染:由于尿液潴留,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尿路感染。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发热。
4.肾功能损害:长期的下尿路梗阻可导致双肾积水,进而引起肾功能损害。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等全身性症状。
二、前列腺肥大的治疗方法
(一)观察等待
对于症状较轻,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评分<7分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等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评估病情进展。随访内容包括IPSS评分、尿流率、前列腺体积等检查。例如,一些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但要密切关注症状变化。
(二)药物治疗
1.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松弛平滑肌,缓解膀胱出口梗阻。常用药物如特拉唑嗪等。这类药物可以快速缓解排尿困难等症状,但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老年患者在首次服药或增加剂量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突然站立导致头晕、摔倒等情况。
2.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等药物可以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改善排尿症状。一般需要长期服用,起效较慢,通常需要3-6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效果。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在用药前需要向患者充分告知。
3.M受体拮抗剂:如托特罗定等,通过阻断膀胱逼尿肌的M受体,抑制逼尿肌过度收缩,缓解尿急、尿频等症状。但可能会引起口干、便秘等副作用,用药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耐受性。
(三)手术治疗
1.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手术。通过尿道插入电切镜,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一些前列腺体积过大(一般认为>80g)的患者可能效果不佳。
2.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TURP类似,但止血效果更好,并发症相对较少。适用于大多数前列腺增生患者,尤其是前列腺体积在80-100g左右的患者。
3.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适用于前列腺体积较大(>80g)、合并膀胱结石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术后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等并发症。
(四)微创治疗
1.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如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等,利用激光的能量切除前列腺组织。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不同体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好。
2.前列腺尿道支架置入术: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可以考虑置入前列腺尿道支架,缓解尿道梗阻。但支架可能会发生移位、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定期随访。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治疗选择上有所不同。老年男性是前列腺增生的高发人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手术风险等。对于生活方式方面,建议患者避免久坐、适量饮水、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等,以减轻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