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病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药物治疗(胃黏膜保护剂、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中医中药治疗及定期复查(胃镜及病理检查),各治疗方面需根据患者不同年龄等情况综合考虑实施,以控制病情、促进胃黏膜修复及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调整: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同时,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例如,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屏障,应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饮食调整的具体细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注意营养均衡且符合其消化能力,避免食用过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重饮食的细软、易消化。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比如,苹果、菠菜等富含多种维生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益。
2.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还会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升高,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尤其是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戒烟限酒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改变。年轻人如果有吸烟饮酒习惯,更应积极改变,因为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胃黏膜的萎缩进展;老年患者本身胃肠功能和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吸烟饮酒对胃黏膜的损害更需重视。
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应对方式不同,性格较为内向、容易焦虑的患者更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调节情绪,如听音乐、冥想等;对于工作压力大的年轻患者,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来缓解压力。
二、病因治疗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
若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进行根除治疗。目前推荐含有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约60%-90%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不同人群,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效果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根除治疗时要谨慎选择抗生素,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有影响的药物;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在选择药物和确定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药物治疗
1.胃黏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它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黏膜的修复。硫糖铝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损伤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同年龄患者使用硫糖铝时,要注意根据其体重等情况合理掌握剂量概念,但具体剂量需遵医嘱,儿童患者使用时更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的标准来调整。
枸橼酸铋钾也是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它除了保护胃黏膜外,还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对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枸橼酸铋钾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根除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样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老年患者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
2.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作用。当患者存在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如出现明显的反酸、烧心等症状时,质子泵抑制剂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不同年龄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差异,儿童患者使用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规格;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需要调整用药方案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
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也可用于抑制胃酸分泌,但其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相对质子泵抑制剂较弱。对于一些轻度胃酸分泌增多的患者,或者不能耐受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H受体拮抗剂,但同样要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四、中医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有关。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型的患者,常用四君子汤加减进行治疗,以健脾益气。不同体质的患者辨证论治的方法不同,年轻患者如果是由于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的脾胃虚弱,通过中医调理可能恢复较快;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虚弱,脾胃功能衰退明显,在中医治疗时要更加注重整体调理,兼顾其全身状况。
一些中成药也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如养胃舒胶囊,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但中成药的使用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情况来选择,同样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轻重等因素,儿童患者一般不建议首选中成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除非有专业医生的特别指导。
五、定期复查
1.胃镜及病理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及病理检查,一般建议1-2年复查一次胃镜,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萎缩程度是否有进展、是否出现肠上皮化生等异常改变。对于病情较重、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情况的患者,复查的频率可能会更高。不同年龄患者复查的重点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如果病情较轻,复查时主要关注病情的稳定情况;老年患者由于存在癌变风险相对较高等因素,更要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