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黄疸症状及表现

来源:民福康

病理性黄疸核心症状包括出现时间异常(24小时内,如新生儿溶血病12小时内)、进展过快(日上升超5mg/dL或小时超0.5mg/dL)、程度严重(超同日龄同体重儿第95百分位数或足月儿>12.9mg/dL、早产儿>1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2周、早产儿超3周或消退后复现)及伴随神经系统(嗜睡、尖叫等)、感染(发热、白细胞异常等)、消化系统(呕吐、陶土样便)、贫血(面色苍白、肝脾肿大)等症状;不同病因有特异性表现,如溶血性黄疸伴贫血肝脾肿大、感染性黄疸伴发热白细胞变化、梗阻性黄疸大便灰白色、代谢性黄疸因G6PD缺乏或甲减有相应症状;特殊人群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治疗阈值低,有窒息史或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需积极监测,母乳喂养儿可能出现“母乳喂养性黄疸”;诊断与监测要点包括经皮胆红素测定需与血清胆红素校正、血清胆红素检测(直接胆红素>1.5mg/dL提示梗阻性黄疸)、血型及Coombs试验、感染指标检测、腹部超声等。

病理性黄疸核心症状包括出现时间异常(24小时内,如新生儿溶血病12小时内)、进展过快(日上升超5mg/dL或小时超0.5mg/dL)、程度严重(超同日龄同体重儿第95百分位数或足月儿>12.9mg/dL、早产儿>1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2周、早产儿超3周或消退后复现)及伴随神经系统(嗜睡、尖叫等)、感染(发热、白细胞异常等)、消化系统(呕吐、陶土样便)、贫血(面色苍白、肝脾肿大)等症状;不同病因有特异性表现,如溶血性黄疸伴贫血肝脾肿大、感染性黄疸伴发热白细胞变化、梗阻性黄疸大便灰白色、代谢性黄疸因G6PD缺乏或甲减有相应症状;特殊人群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治疗阈值低,有窒息史或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需积极监测,母乳喂养儿可能出现“母乳喂养性黄疸”;诊断与监测要点包括经皮胆红素测定需与血清胆红素校正、血清胆红素检测(直接胆红素>1.5mg/dL提示梗阻性黄疸)、血型及Coombs试验、感染指标检测、腹部超声等。

一、病理性黄疸的核心症状及表现

1.黄疸出现时间异常: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显现,提示可能存在溶血、感染或先天性代谢异常。新生儿溶血病(如ABO血型不合)常表现为生后12小时内黄疸,需紧急监测胆红素水平。

2.黄疸进展速度过快:血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5mg/dL(85.5μmol/L),或每小时上升超过0.5mg/dL(8.5μmol/L),提示可能存在胆红素生成过多或代谢障碍。早产儿因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进展风险更高。

3.黄疸程度严重:血清总胆红素超过同日龄、同体重儿第95百分位数(具体数值需参考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南),或足月儿总胆红素>12.9mg/dL(220.6μmol/L)、早产儿>15mg/dL(256.5μmol/L),需警惕胆红素脑病风险。

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未消退,或消退后再次出现,可能提示先天性胆道闭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慢性疾病。

5.伴随症状:

1.1.神经系统表现: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肌张力减低(早期胆红素脑病);尖叫、角弓反张、发热(晚期胆红素脑病)。研究显示,总胆红素>25mg/dL(427.5μmol/L)时,胆红素脑病发生率显著升高。

1.2.感染相关症状:发热或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异常、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败血症或尿路感染。

1.3.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胀、大便颜色变浅(陶土样便),需警惕先天性胆道闭锁。

1.4.贫血表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肝脾肿大,常见于溶血性疾病。

二、不同病因的特异性表现

1.溶血性黄疸:母婴血型不合(如ABO、Rh血型不合)时,黄疸出现早且进展快,常伴贫血、肝脾肿大。Rh溶血病黄疸程度更重,总胆红素可能>20mg/dL(342μmol/L)。

2.感染性黄疸: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时,黄疸可伴发热、白细胞升高或降低,血培养或病毒PCR检测可确诊。

3.梗阻性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时,黄疸在生后1~2周进行性加重,大便由黄色转为灰白色,超声或胆道造影可确诊。

4.代谢性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儿,接触氧化性物质(如樟脑丸、某些药物)后突发黄疸,伴血红蛋白尿;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黄疸消退延迟,伴低体温、少动、喂养困难。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早产儿:因肝酶系统不成熟、血脑屏障通透性高,黄疸治疗阈值应低于足月儿。总胆红素>10mg/dL(171μmol/L)即需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

2.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总胆红素>8mg/dL(136.8μmol/L)即需密切监测,因光疗阈值更低。

3.有窒息史或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黄疸可能加重脑损伤,需更积极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提前干预。

4.母乳喂养儿:部分母乳喂养儿可能出现“母乳喂养性黄疸”,因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高,导致胆红素重吸收增加。若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长正常,可继续母乳喂养并加强监测。

四、诊断与监测要点

1.经皮胆红素测定:无创、快速,但需定期与血清胆红素校正,避免漏诊高胆红素血症。

2.血清胆红素检测: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需同时测定,直接胆红素>1.5mg/dL(25.7μmol/L)提示梗阻性黄疸。

3.血型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用于诊断ABO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

4.感染指标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病毒PCR等,明确感染病因。

5.腹部超声:排除先天性胆道闭锁、肝肿大等结构异常。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早产儿
早产儿是胎龄在28-37周的新生儿。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如何看懂肺和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报告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肺和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命名和胃肠胰不一样,简而言之肺和纵膈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不典型类癌,所以在肺和纵隔部位,报着类癌这种肿瘤相对恶性度没那么高,大概类似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里面一级。  肺和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命名和胃肠胰不一样,简而言之肺和纵膈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不典型类癌,所以
PD-1PD-L1抗体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有效吗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以PD-1和PD-L1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药物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有效,但是总体有效率大概不超过10%。  以PD-1和PD-L1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药物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有效,但是总体有效率大概不超过10%。因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突变负荷很低,而且肿瘤组织里面免疫细胞浸润很少。  等将来对神经内分泌肿
如何看懂肺和纵膈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报告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肺和纵膈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多数是不典型类癌,所以恶性度不是很高。  肺和纵膈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多数是不典型类癌,所以恶性度不是很高,大概类似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里面的一级,即G1级。而非典型类癌恶性程度相对略高,相当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G2级。  肺和纵膈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命名与胃肠胰不一样,但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腹泻的原因是什么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腹泻的原因主要包括肿瘤分泌激素、手术。治疗药物引起的相关腹泻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腹泻的原因可以简单分支为三类。一种是肿瘤分泌激素导致的腹泻,如胃泌素瘤的病人,会因为胃泌素的分泌引起腹泻,同时出现反复消化性溃疡等相关并发症。  血管活性肠肽瘤的病人也会出现反复腹泻、低血容量
什么是胃泌素瘤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胃泌素瘤是一种分泌胃泌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好发于十二指肠、胰腺、肝门区域。  胃泌素瘤是一种分泌胃泌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好发于十二指肠、胰腺、肝门区域。  胃泌素瘤因为分泌胃泌素,在临床上会导致患
什么是类癌综合征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类癌综合征是指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分泌血管活性激素,导致出现皮肤潮红以及腹泻、哮喘等症状。  类癌综合征是指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分泌血管活性激素,特别是以五羟色胺代表血管活性激素,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潮红、腹泻、哮喘等临床症状综合征,称为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最常出现于长于空肠或是回肠的神经内分泌肿
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如何治疗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以手术为主,局部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血管栓塞以及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以手术为主,同时可以配合放疗、化疗或者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血管栓塞以及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
PRRT是什么治疗方法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PRRT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特有的同位素治疗,利用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把具有放射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的同位素,标记到生长抑素类似物上,注射到病人身体里。  PRRT的全称为肽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治疗,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特有的同位素治疗,利用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  通过把
为什么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要做68Ga生长抑素PET-CT扫描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镓扫描是专门检测这种受体的重要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诊断肿瘤,协助进行治疗药物或者作为治疗方式选择的依据。  68镓生长抑素PET-CT扫描是一种功能影像扫描的核素扫描,是基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表面表达生长抑素受体的一种同位素扫描,镓同位素标记好的生长抑素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上的生长抑素受体结合以后通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报告里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报告中的重要信息有以下几种:第一、病理科医生对肿瘤分化的描述;第二、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物是阳性还是阴性;第三、每十个高倍视野下的肿瘤核分裂象和ki-67指数。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报告中的重要信息有以下几种:  第一、病理科医生对肿瘤分化的描述,比如分化好、分化差,分化好的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能够使用靶向药物或生物治疗药物吗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神经内分泌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化疗,而生长抑素类似物、靶向的药物,对神经内分泌癌几乎是没有作用。  神经内分泌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化疗,一直到目前为止化疗也是主要治疗手段。  用于神经内分泌瘤治疗的药物,比如生长抑素类似物、靶向的药物,还有用于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些药物,对神经内分泌癌几乎是没有
PD-1、PD-L1抗体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有效吗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以PD-1和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药物对于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有效率不超过10%。  以PD-1和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药物,对于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有效率不超过10%。因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突变负荷很低,而且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PD-1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型是怎么回事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别复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I型和II型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相关,III型和IV型与血清胃泌素没有关系。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别复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I型和II型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相关,I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在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出现血清胃泌素升高所引起,II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随访应该怎么做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对于大部分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强调术后三到六个月进行一次规律的影像学随访。  对于大部分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强调术后三到六个月进行一次规律的影像学随访,包括CT、磁共振等。也可以对血清生物标记物做同步检测,明确肿瘤是否存在复发和转移的情况。  但是,对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切除通常比较完整,一般
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有哪些影响因素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主要和肿瘤本身有关系,比如肿瘤大小、部位、分期、病理分级、免疫表型、有没有血管侵犯、有没有神经侵犯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主要和肿瘤本身有关系,比如肿瘤大小、部位、分期、病理分级、免疫表型、有没有血管侵犯、有没有神经侵犯等。  总体而言,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比较局限,没有
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药物有哪些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药物总体分为两类:第一、控制激素分泌的药物,包括生长抑素、干扰素。第二、控制肿瘤生长的药物,包括靶向药物、化疗药物。  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药物总体分为两类:  第一、控制激素分泌的药物,包括生长抑素、干扰素,可以阻断大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激素分泌。此外,二氮嗪可以阻断胰岛素
神经内分泌肿瘤各种治疗方法如何抉择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神经内分泌肿瘤强调多学科协助诊疗,对于能够做根治性切除手术的病人,肯定首选做手术治疗。如果神经内分泌肿瘤已经发生肝脏转移,可以选择进行肝动脉栓塞,部分病人也可以做消融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强调多学科协助诊疗,对于能够做根治性切除手术的病人,肯定首选做手术治疗。即便有些病人不可能做根治性手术切除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