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由尿液中某些物质浓度过高或溶解度降低析出形成固体块状物。其成分与类型多样,成因涉及饮食、代谢、尿路等因素,临床表现有疼痛、血尿、排尿异常、感染症状等,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不同人群肾结石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相对少见需谨慎治疗,女性孕期易有影响,男性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老年人与基础疾病有关。
一、肾结石的成分与类型
1.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约占肾结石的80%左右,通常呈棕褐色,表面粗糙,质较硬。其形成与高草酸饮食、尿液中草酸浓度升高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大量食用菠菜、苋菜等富含草酸的食物,可能增加草酸钙结石形成风险。
2.磷酸钙结石:占比约10%-15%,结石为灰白色,表面较粗糙,易在碱性尿液中形成,常见于尿路梗阻、感染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情况,当存在尿路感染时,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碱化,促进磷酸钙结晶沉积形成结石。
3.尿酸结石:约占5%-10%,结石呈黄色或棕红色,质硬,在酸性尿液中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排出过多以及尿液pH值过低等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例如痛风患者由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尿酸水平升高,容易形成尿酸结石。
4.胱氨酸结石:较为罕见,约占肾结石的1%以下,结石呈黄白色,蜡样外观,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导致的氨基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由于肾小管对胱氨酸等氨基酸重吸收障碍,使得尿液中胱氨酸浓度升高,从而析出形成结石。
二、肾结石的成因
1.饮食因素:
高钙饮食:长期摄入过多钙,如大量饮用牛奶等,若同时尿液中钙排泄增加,可能增加肾结石形成风险,但适量钙摄入一般不会导致结石,关键是要保持钙的平衡。
高嘌呤饮食:如过多食用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嘌呤的食物,会使尿酸生成增多,进而增加尿酸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高草酸饮食:前面提到的菠菜、苋菜等,长期大量食用会使尿液中草酸含量升高,容易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
饮水不足:尿量减少会导致尿液中结石形成物质的浓度升高,促进结石形成。例如,长期饮水少的人,尿液浓缩,更容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2.代谢因素: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血钙升高,尿钙排出增加,从而容易形成肾结石。
尿酸代谢异常:如患有痛风或某些先天性酶缺陷等疾病,可引起尿酸代谢紊乱,尿酸水平升高,增加尿酸结石形成几率。
胱氨酸尿症:遗传性的肾小管功能异常,导致胱氨酸重吸收障碍,尿液中胱氨酸浓度升高,易形成胱氨酸结石。
3.尿路因素:
尿路梗阻:如输尿管狭窄、前列腺增生等,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尿路中停留时间过长,使结石形成物质容易沉积,促进结石形成。
尿路感染:细菌、感染产物等可作为结石形成的核心,促进结晶沉积,同时感染引起的尿液酸碱度改变等也有利于结石形成,例如变形杆菌感染可使尿液碱化,促进磷酸镁铵结石形成。
三、肾结石的临床表现
1.疼痛:
肾绞痛:多为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常位于腰背部或腹部,疼痛性质如刀割样,可向下腹部、腹股沟、阴囊或大阴唇放射,发作时患者往往辗转不安,疼痛持续时间不等,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这是由于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刺激尿路黏膜引起平滑肌痉挛所致。
钝痛:主要表现为腰部或上腹部的隐痛、胀痛,多为结石较大,在肾盂或肾盏内移动度较小,刺激肾盂黏膜引起,常见于肾结石活动度较小或慢性炎症刺激时。
2.血尿:多数患者会出现血尿,可为镜下血尿,即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发现红细胞增多,也可为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血色。血尿的产生是由于结石移动时损伤肾盂、输尿管黏膜,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3.排尿异常:若结石伴有尿路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当结石引起尿路梗阻严重时,可导致少尿或无尿,尤其是双侧尿路同时梗阻或孤立肾发生梗阻时。
4.感染症状:合并感染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同时尿液中可出现脓细胞,尿白细胞计数升高。
四、肾结石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筛查肾结石常用的方法之一,可发现肾脏内是否有结石,还能了解肾脏的形态、大小以及有无积水等情况,具有无创、方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但其对较小的尿酸结石或胱氨酸结石可能不太敏感。
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KUB)和静脉尿路造影(IVU)等。腹部平片可以初步判断结石的位置、大小和形态,90%以上的肾结石可在X线平片上显影,但尿酸结石等可能为阴性结石不显影;静脉尿路造影不仅可以了解结石所致的尿路形态改变,还能评估肾功能情况。
CT检查:对于X线不显影的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等,CT检查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清晰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是诊断肾结石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培养等。尿常规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若有感染还可发现白细胞增多;尿培养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尿路感染以及致病菌的种类,指导抗感染治疗。
血液检查:包括血钙、血磷、尿酸、甲状旁腺激素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代谢状况,排查是否存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尿酸血症等导致肾结石的代谢性疾病。
五、不同人群肾结石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肾结石相对少见,但也有发生。可能与先天性尿路畸形、代谢异常等有关。儿童肾结石患者往往疼痛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容易被忽视。在诊断时需注意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检查。治疗上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多饮水、调整饮食等,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和手术治疗需谨慎权衡利弊。
2.女性:女性肾结石的形成原因与男性有相似之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差异,比如女性在孕期由于生理变化,尿液排出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增加肾结石形成风险。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到妊娠等特殊情况对治疗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男性:男性肾结石的发生与高尿酸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关系较为密切,比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男性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时要注意结合自身的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4.老年人:老年人肾结石可能与前列腺增生、肾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诊断时要注意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检查和治疗的影响,治疗时需更加注重安全和耐受性,比如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保守治疗等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