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病毒(EB病毒、肝炎病毒等)、细菌(伤寒杆菌、败血症等)、寄生虫(疟疾、血吸虫病等)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如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淤血性因素如门静脉高压(肝硬化、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他因素如代谢性疾病(戈谢病、Niemann-Pick病)及原发性脾大,不同病因对应不同年龄人群且有相应表现。
一、感染性因素
(一)病毒感染
1.EB病毒: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多有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表现,其中脾大较为常见。研究表明,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约50%-70%会出现脾大,其机制可能与病毒直接侵犯脾脏以及免疫反应导致的脾脏充血、淋巴细胞浸润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更易感染EB病毒而出现相关表现。
2.肝炎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脾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脏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进而引起脾静脉回流受阻,脾脏淤血肿大,不同年龄的乙肝患者均可能发生,而丙型肝炎慢性化率较高,也容易出现脾大情况,年龄跨度较广。
(二)细菌感染
1.伤寒杆菌: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程中患者可出现脾大,多为轻度至中度肿大。这是因为伤寒杆菌感染后,引发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脾脏的巨噬细胞大量增生,导致脾脏肿大,各年龄段人群均有感染伤寒的可能,儿童和青壮年相对多见。
2.败血症:各种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细菌及其毒素可刺激脾脏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脾脏充血、肿大。不同年龄均可发生败血症进而引起脾大,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后更易发展为败血症并出现脾大;老年人则因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是败血症的易感人群,同样可能出现脾大情况。
(三)寄生虫感染
1.疟疾:由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在人体内繁殖,破坏红细胞等,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脾脏充血、肿大。在疟疾流行地区,各年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出现脾大,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感染后脾大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且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
2.血吸虫病:血吸虫寄生在人体门静脉系统,虫卵沉积在肝脏、脾脏等组织,引起免疫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脾脏纤维化、肿大。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各年龄人群均有感染风险,儿童感染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同时出现明显脾大;成年人感染后也可能因病情进展出现脾大情况。
二、血液系统疾病
(一)溶血性贫血
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性疾病,由于红细胞膜异常,导致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在脾脏内被破坏增加,引起脾脏长期淤血、肿大。多见于儿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从幼年时期可能就会出现贫血、黄疸、脾大等表现,随着年龄增长,脾大可能逐渐加重。
2.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红细胞破坏增加,脾脏代偿性增生肿大。不同年龄均可发病,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贫血、肝脾大等表现,随着年龄增长,脾大可能日益明显,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能在成年后因感染、应激等情况诱发溶血加重,导致脾大进一步明显。
(二)白血病
1.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等。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同时可浸润脾脏等组织,导致脾大。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对多见,起病较急,患者常出现发热、贫血、出血、脾大等表现,脾大程度可从轻度到重度不等;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也较为常见,同样会出现脾大情况。
2.慢性白血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慢性期就可能出现脾大,随着病情进展,脾大可能进行性加重。各年龄均可发病,中老年人群相对多见,患者可能长期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或因其他不适就诊时发现脾大,然后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三)恶性淋巴瘤
1.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细胞为主的恶性肿瘤,可累及脾脏,导致脾大。各年龄均可发病,青年人和儿童相对多见,患者常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脾脏受累时可出现脾大。
2.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多种病理类型,脾脏是常见的受累部位之一。不同年龄均可发病,老年人相对更易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出现脾大,患者除了有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外,还可能因脾脏受累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脾大程度因病情而异。
三、淤血性因素
(一)门静脉高压
1.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如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导致肝内纤维组织增生,肝血管结构改建,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脾静脉回流受阻,脾脏淤血肿大。不同年龄均可发生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的中年人是酒精性肝硬化的高发人群,而乙肝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也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并出现脾大;老年人则可能因多种病因导致肝硬化,同样会出现脾大情况,且随着门静脉高压的进展,脾大可能逐渐加重。
2.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回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各年龄均可发病,病因包括血液高凝状态、肿瘤压迫等,不同年龄人群因不同病因可能发生该综合征进而出现脾大。
四、结缔组织病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包括脾脏。患者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引起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脾脏肿大。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但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病,脾大等表现可能较为明显,且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关注。
五、其他因素
(一)代谢性疾病
1.戈谢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缺乏,导致葡萄糖脑苷脂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大量蓄积,脾脏内充满大量含葡萄糖脑苷脂的细胞,引起脾脏肿大。多见于儿童,婴儿期即可发病,表现为肝脾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随着病情进展,脾大可能非常显著,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2.Niemann-Pick病:也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病,因神经鞘磷脂酶缺乏,神经鞘磷脂在单核-巨噬细胞内蓄积,导致脾脏肿大。各年龄均可发病,婴儿型患者在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肝脾大、智力低下等表现,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幼年型和成年型相对少见,也可能出现脾大情况。
(二)原发性脾大
部分患者经过详细检查,未能发现明确的病因,称为原发性脾大。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各年龄均可发生,患者可能仅有轻度脾大,无明显其他伴随症状,需要长期随访观察,监测脾大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相关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