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症状极轻的下尿路感染可能通过自身免疫力自愈,但多数情况下需规范治疗,否则易加重或反复发作,不可盲目等待自愈。

下尿路感染主要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多由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感染引起,典型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对于免疫力较强、感染程度轻微的患者,通过大量饮水(每日2000ml以上)、增加排尿次数冲刷尿道,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身体免疫系统可能逐渐清除细菌,实现自愈。但这种情况占比低,且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若2-3天内无缓解,感染可能持续进展。
若下尿路感染未及时治疗,细菌可能持续繁殖,导致症状加重,如出现肉眼血尿、下腹痛、发热等,甚至向上蔓延引发上尿路感染,增加治疗难度。尤其对于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自愈概率更低,且易转为慢性感染,反复复发。因此,出现下尿路感染症状后,建议先就医检查,明确感染程度,若确诊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唑肟等抗生素足疗程治疗,避免因等待自愈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