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一般是由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泌尿系统肿瘤、泌尿系统损伤、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泌尿系统感染
细菌等病原体侵入尿道、膀胱、肾脏等部位引发感染,炎症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混入尿液中,就会形成血尿,常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尿路结石
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内形成结石后,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会摩擦、划伤尿路黏膜,造成黏膜破损出血。血液随尿液排出,形成血尿,还可能伴随腰腹部疼痛、排尿困难等表现。
3.泌尿系统肿瘤
肾肿瘤、膀胱肿瘤等泌尿系统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组织表面的血管较脆弱,容易破裂出血。血液进入尿液,可表现为无痛性血尿,部分患者后期可能出现肿块、疼痛等症状。
4.泌尿系统损伤
外力撞击下腹部、会阴部,或进行尿道检查、导尿等医疗操作时,可能损伤尿道、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器官组织受损出血,血液混入尿液,就会出现血尿,受伤部位通常伴随疼痛。
5.全身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身体各部位易出血,泌尿系统也可能受累出现血尿。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时,也可能引发血尿,常伴随其他系统症状。
一旦发现血尿,无论是否伴随疼痛、尿频等其他症状,都应及时就医。尤其是出现无痛性血尿、血尿反复出现或出血量增多时,需尽快排查病因,避免延误泌尿系统肿瘤、严重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