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症状一般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

1.腹痛
腹痛是胃肠炎常见症状,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会在排便后缓解。
2.腹泻
患者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可为稀水样便、糊状便或黏液便,严重时可能伴随脓血,腹泻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尿少。
3.恶心呕吐
胃肠炎会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发热
部分患者会伴随发热症状,体温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发热症状可能更明显,同时可能伴随乏力、头痛等全身不适。
胃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补液治疗、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休息与护理等。
1.补液治疗
胃肠炎患者易因腹泻呕吐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轻中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脱水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补液量需由医生根据脱水程度决定。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腹泻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腹痛明显时可使用解痉药,所有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3.饮食调整
急性期需暂时禁食或食用清淡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加重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直至胃肠功能恢复。
4.休息与护理
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减少胃肠蠕动负担。注意饮食卫生,餐具需彻底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和体温,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出现严重脱水、高热不退或便血,应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