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扭了通常可以采取热敷、颈部制动、超短波治疗、使用药物、中医推拿等措施进行处理。

1、热敷
颈椎扭伤后24-48小时,若局部无肿胀或仅有轻微肿胀,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颈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因子代谢,缓解肌肉痉挛,减轻颈部僵硬和疼痛感。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皮肤敏感者可先隔一层薄毛巾。
2、颈部制动
颈椎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可用颈托或软毛巾卷成筒状固定颈部,保持颈椎中立位,避免头部过度前屈、后伸或侧屈。制动能减少颈椎关节活动对受损韧带、肌肉的二次刺激,为组织修复创造稳定环境,一般需持续固定1-3天,严重者需延长至1周,期间可短暂取下颈托进行轻柔活动。
3、超短波治疗
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波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能深入颈部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功能,加速炎症消退和损伤组织修复。
4、使用药物
颈椎扭伤后若疼痛明显,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外用双氯芬酸钠凝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和炎症。若伴有肌肉痉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肌肉松弛剂。用药期间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头晕等,出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5、中医推拿
中医推拿通过按揉、滚法、拿法等手法作用于颈部肌肉和穴位,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减轻疼痛。推拿时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力度适中,避免暴力按压导致颈椎损伤加重。推拿后可配合热敷或中药熏洗,增强疗效,一般每周2-3次,连续2-4周。
颈椎扭伤后若经上述处理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手臂麻木、无力、头晕、恶心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颈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损伤,需立即前往医院骨科或脊柱外科就诊,通过颈椎X光、CT或MRI检查明确损伤程度,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