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症状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局部压痛、感觉异常、肌肉无力等。治疗方法有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症状
1.下肢放射性疼痛
这是坐骨神经痛最典型的症状。疼痛通常从腰部、臀部开始,沿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至足背或足底,呈烧灼样、刀割样或电击样疼痛,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因腹压增加,疼痛会明显加剧。
2.局部压痛
在坐骨神经走行路径上,如腰椎旁、臀部坐骨神经出口、腘窝等部位,常有明显压痛点。按压这些部位时,疼痛会向远端放射,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麻木感。
3.感觉异常
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感觉会出现异常,表现为麻木、刺痛、蚁走感等。患者可能感觉下肢皮肤像“套了一层袜子”,触觉、痛觉减退,严重时会影响正常行走和日常活动。
4.肌肉无力
长期坐骨神经受压,会导致其所支配的肌肉出现无力症状,如小腿三头肌、腓肠肌等,表现为抬腿困难、走路跛行,甚至出现足下垂,无法正常勾脚背,影响步态和平衡。
二.治疗方法
1.卧床休息
疼痛发作初期,保证充足的卧床休息至关重要。选择硬板床,避免久坐、久站及过度弯腰,可减轻腰椎对坐骨神经的压迫,缓解疼痛症状,一般建议卧床休息1-2周。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能减轻炎症、缓解疼痛;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可缓解因肌肉紧张导致的神经压迫;对于疼痛剧烈者,还可使用甲钴胺,促进神经修复。所有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
3.物理治疗
通过热敷、按摩、针灸、牵引等物理手段,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热敷可采用热毛巾或红外线照射;按摩和针灸能刺激穴位,缓解肌肉痉挛;腰椎牵引则可拉开椎间隙,减轻对神经的压迫。
4.手术治疗
当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器质性病变,导致神经持续受压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有椎间盘切除术、椎管减压术等,解除神经压迫,从根本上治疗坐骨神经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