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滑囊炎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包括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症状
1.疼痛
疼痛是脚滑囊炎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局部隐痛或胀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尤其是行走、站立或按压患处时,疼痛会更明显。疼痛通常集中在滑囊所在部位,如脚踝外侧或足底,休息后可暂时缓解,但反复刺激后疼痛可能持续加重,影响日常行走。
2.肿胀
肿胀多因滑囊受刺激后出现炎症渗出,导致滑囊积液、扩张。患处会出现明显隆起,皮肤可能发红或温度略高于周围组织,按压时能感觉到轻微波动感。肿胀程度与炎症轻重相关,轻度炎症肿胀较轻微,严重时可能影响脚部正常形态,甚至导致穿鞋困难。
3.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由疼痛和肿胀共同导致,患者在活动脚部时,如屈伸脚踝、转动脚掌,会因疼痛而不敢用力,动作幅度明显减小。长期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脚部肌肉萎缩,进一步降低脚部灵活性,形成“疼痛-活动少-肌肉萎缩”的恶性循环,影响正常行走和运动功能。
二.治疗方法
1.休息与制动
需减少脚部负重和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让受刺激的滑囊得到充分休息。可使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包扎患处,或佩戴专用护具固定脚部姿势,减少滑囊的摩擦和挤压,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与肿胀。
2.物理治疗
常用方法包括冷敷、热敷、超声波治疗等。急性期(48小时内)用冷敷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慢性期(48小时后)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积液吸收;超声波治疗可通过高频振动缓解炎症,促进组织修复,帮助恢复脚部功能。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能够缓解炎症和疼痛;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将糖皮质激素与局麻药混合后注射到滑囊内,如泼尼松、利多卡因等,可快速减轻炎症和积液。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反复或滑囊严重粘连、变形的情况。手术通过切除病变滑囊,清除积液和粘连组织,解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术后需进行康复锻炼,逐步恢复脚部活动能力,避免伤口感染,通常术后1-2周可逐渐恢复正常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