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腮腺炎分非传染性的急性腮腺炎和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流行性腮腺炎,前者因局部因素、感染因素等致腮腺急性炎症,后者通过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上急性腮腺炎局部肿疼、导管口可能有问题且全身症状相对轻,流行性腮腺炎先单侧后双侧肿大、全身症状明显且有并发症风险;诊断时急性腮腺炎靠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等检查,流行性腮腺炎据流行病史等初步诊断,血清学等确诊;治疗上急性腮腺炎细菌感染需抗感染等,流行性腮腺炎对症支持治疗并隔离等,有并发症需专科处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有一定的性别易感性相对不明显,好发于冬春季节,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易造成流行,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的人群发病风险增高。
临床表现
急性腮腺炎:局部主要表现为腮腺区肿胀、疼痛,咀嚼时疼痛加剧,腮腺导管口可能有红肿、溢脓等表现,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可有低热等,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腮腺炎全身表现略有差异,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些,如发热较明显等,任何年龄均可出现相应局部及全身表现,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家长需留意其腮腺区是否肿胀等情况。
流行性腮腺炎:大多先有单侧腮腺肿大,然后累及对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疼痛及触痛,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全身症状较明显,常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体温可高达39℃以上,儿童患者有时可出现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表现,如头痛、呕吐等,青少年及成人患者患睾丸炎或卵巢炎的风险相对儿童更高。
诊断方法
急性腮腺炎: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细菌感染时),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等明确细菌感染情况,超声检查可辅助判断腮腺组织肿胀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诊断需结合其具体病史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儿童诊断时需考虑其是否有口腔局部操作史等情况。
流行性腮腺炎:根据流行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基本可初步诊断,血清学检查如检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确诊,病毒分离可明确病毒存在,但操作相对复杂,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对于儿童患者,需注意与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肿大相鉴别,如柯萨奇病毒等感染也可引起腮腺肿大,需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来区分。
治疗原则
急性腮腺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腮腺炎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局部可进行热敷、理疗等促进炎症消退,保持口腔清洁,有导管口堵塞的情况可进行相应处理疏通导管,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需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儿童患者用药需谨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剂型等。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需隔离,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酸性食物,保持口腔卫生,发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适当退热药物(儿童需谨慎选择退热药物),对于出现脑膜脑炎、睾丸炎等并发症者需进行相应的专科治疗,如脑膜脑炎患者需降颅压等治疗,睾丸炎患者需卧床休息、局部冷敷等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