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治疗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治疗注意事项。抗结核药物有多种及相应作用机制,初治和复治有不同方案;对症治疗中咯血分少量和大咯血处理,发热分低热和高热处理;手术有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抗结核药物治疗
1.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
异烟肼:是治疗肺结核的常用药物之一,它可以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利福平: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RNA聚合酶,阻碍mRNA的合成,达到杀菌效果。
吡嗪酰胺:能进入结核分枝杆菌体内,在酸性环境下发挥杀菌作用,主要针对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分枝杆菌。
乙胺丁醇:可与结核分枝杆菌的RNA聚合酶结合,干扰细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2.治疗方案
初治肺结核:通常采用强化期和巩固期联合用药。强化期一般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联合使用2个月;巩固期为异烟肼、利福平联合使用4个月。
复治肺结核:根据患者既往用药情况等调整方案,可能会延长治疗时间,药物选择上会考虑耐药情况等进行调整。
二、对症治疗
1.咯血的处理
少量咯血:患者应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可给予氨基己酸等止血药物。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因紧张哭闹加重咯血,需安抚儿童情绪。
大咯血:应让患者取患侧卧位,防止血液流入健侧肺引起窒息。同时迅速应用止血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等,但要注意垂体后叶素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腹痛等不良反应,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2.发热的处理
低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患者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对于儿童,物理降温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式,要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拭,防止儿童酒精吸收中毒。
高热:可根据情况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要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调整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对儿童肝肾功能等造成影响。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规范抗结核治疗无效的干酪样病灶、厚壁空洞等。
肺结核合并大咯血经药物治疗无效者。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者。
2.手术禁忌证
伴有其他脏器的活动性结核病变。
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四、特殊人群的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乙胺丁醇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视神经发育,所以要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视力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身体恢复。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利福平可能会影响某些降压药、降糖药的代谢,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变化。同时,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要根据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3.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患者治疗肺结核要权衡利弊。一些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异烟肼可能会导致胎儿维生素B6缺乏,利福平可能会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等。所以在选择药物时要非常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组合,并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