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经皮肤或黏膜细微破损入侵引发,起病急,有全身及局部表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等升高,治疗首选青霉素等;蜂窝组织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局部红、肿、热、痛且易扩散,实验室检查类似,治疗早期热敷等,重者用抗生素或切开引流;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患此两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方面
丹毒: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黏膜的细微破损处引发感染。比如皮肤擦伤、足癣糜烂等情况,细菌容易侵入进而导致丹毒发生。
蜂窝组织炎: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偶尔也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还可能由厌氧性细菌、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所致。皮肤或软组织受到损伤后,细菌容易侵入引发炎症,像局部有挫伤、割伤等情况都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
二、临床表现方面
丹毒:起病急,患者常先有全身不适、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界限清楚,略隆起,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松开后很快恢复。好发于下肢及面部,病变部位有烧灼样疼痛。病变区域附近的淋巴结常肿大、有疼痛。一般很少发生化脓及组织坏死。
蜂窝组织炎: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炎症迅速向四周扩散,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病变中央部位常因缺血发生坏死。如果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蜂窝组织炎,由于其产生的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能破坏结缔组织的透明质酸和纤维蛋白,所以炎症蔓延较快,容易导致全身症状较重。患者也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等。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丹毒: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蜂窝组织炎:血常规同样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核左移及中毒颗粒等情况。
四、治疗方面
丹毒:一般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治疗上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一般在用药后2-3天体温可恢复正常,但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以防止复发。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等其他抗生素。
蜂窝组织炎:早期可采取局部热敷、理疗等措施。根据病情轻重选用抗生素,一般先经验性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如苯唑西林等,然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如果局部已形成脓肿,则需要进行切开引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丹毒或蜂窝组织炎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观察体温、局部症状等变化。用药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且注意药物的剂量等问题,同时要保证患儿休息,加强营养支持。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患丹毒或蜂窝组织炎时,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糖尿病等,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恢复。用药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情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严重影响的药物。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丹毒或蜂窝组织炎,而且感染后不易控制。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针对感染进行治疗外,还需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血糖稳定对于感染的恢复至关重要。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损伤等情况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