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多种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包括眼球摘除术(适用于肿瘤大、视力难保留的患儿,需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等)和眶内容剜除术(肿瘤向眼眶外侵犯时用);局部治疗有激光治疗(用于较小局限肿瘤,注意低龄儿童精准度等)和冷冻治疗(关注范围深度等);化疗有全身化疗(根据多种因素选药,关注低龄儿童副作用等)和动脉内化疗(精准定位动脉,观察局部全身反应);放射治疗有外照射放疗(精确制定计划,考虑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和近距离放疗(严格把握适应证和规范,权衡低龄儿童利弊)。
一、手术治疗
1.眼球摘除术
适用于肿瘤较大、视力无法保留的患儿。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手术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及心理影响,术后需安装义眼等辅助器具帮助外观恢复,同时要关注患儿术后的心理调适,因为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外观的改变可能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2.眶内容剜除术
这种手术相对较少用,主要用于肿瘤已向眼眶外侵犯的情况。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手术规范,确保彻底清除肿瘤组织,同时要考虑到手术对患儿面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术后的康复和功能重建也需要综合规划。
二、局部治疗
1.激光治疗
利用激光的热效应破坏肿瘤组织,适用于某些较小的、局限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对于低龄儿童,要特别注意激光治疗时的精准度,避免损伤周围正常视网膜组织,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儿眼部反应,因为低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眼部不适,要确保治疗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进行。
2.冷冻治疗
通过冷冻使肿瘤细胞坏死,对于部分适合的病例可采用。同样要关注冷冻范围和深度,防止对周边正常视网膜造成过度损伤,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到其眼部的生长发育特点,冷冻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眼部情况,观察视网膜恢复及肿瘤控制情况。
三、化疗
1.全身化疗
常用于肿瘤较大、多发性肿瘤或有转移风险的情况。化疗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肿瘤分期等因素综合考虑,要充分评估化疗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对于低龄儿童,由于其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2.动脉内化疗
是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供应眼部的动脉,使眼部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较高,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小。在操作时要精准定位动脉,确保药物准确送达肿瘤部位,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在动脉内化疗后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血管条件和穿刺部位的护理,防止出现并发症。
四、放射治疗
1.外照射放疗
用于某些不适合手术或局部治疗的病例。放疗时要精确制定放疗计划,准确对准肿瘤部位,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到放疗对其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对眼部周围骨骼、软组织生长的影响,需严格掌握放疗的剂量和范围,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
2.近距离放疗
是将放射源直接置于眼内肿瘤附近进行照射,这种方法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要确保放射源的放置位置准确,以达到有效治疗肿瘤又减少对正常组织损伤的目的。对于低龄儿童,要充分权衡近距离放疗的利弊,密切观察治疗后的眼部变化及全身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