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败血症主要因自身免疫等因素及病原体通过多种途径入侵,对于小孩败血症需加强护理等,有疑似表现要及时就医,以防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
一、小孩自身因素
1.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小孩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的白细胞吞噬和杀菌能力相对较弱,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也较低,特别是母体传递的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后一段时间会逐渐下降,而自身合成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不足。例如,新生儿的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和吞噬功能较差,杀菌能力比成人低5-10倍,在面对病原体入侵时,难以迅速有效地将其清除,从而容易导致病原体在血液中繁殖引发败血症。
小孩的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也不完善,如皮肤薄嫩,容易破损,细菌容易通过破损处进入体内;胃肠道屏障功能也未发育成熟,肠道通透性较高,一些细菌或其毒素容易透过肠黏膜进入血液。
2.基础疾病影响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小孩更容易发生败血症。比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孩,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肺部淤血等情况,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定植,增加了细菌进入血液的机会。另外,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小孩,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小孩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败血症。还有早产的小孩,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包括免疫系统,发生败血症的风险比足月儿高很多。
二、病原体入侵途径
1.皮肤、黏膜创口感染
小孩如果有皮肤擦伤、烫伤、脐部感染等情况,病原体容易通过这些创口侵入体内。例如,新生儿脐部是一个容易感染的部位,如果脐带结扎不规范、护理不当,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就可能从脐部侵入血液,引发败血症。另外,小孩皮肤被蚊虫叮咬后搔抓导致皮肤破损,也可能使细菌侵入血液。
2.呼吸道感染蔓延
小孩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可能通过呼吸道黏膜侵入血液。比如小孩患肺炎时,肺部的炎症病灶中大量的病原体可以进入血液循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是常见的引起呼吸道感染后导致败血症的病原体。小孩的呼吸道相对狭窄,免疫功能较弱,呼吸道感染后病情容易进展,病原体更易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
3.消化道感染
小孩如果发生消化道感染,如细菌性肠炎等,病原体可通过肠道黏膜进入血液。例如,一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细菌可以通过受损的肠黏膜侵入血液。小孩的消化道如果受到污染的食物、水等影响发生感染,由于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病原体很容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引发败血症。
特殊人群(小孩)败血症的注意事项
对于小孩败血症,在护理和防治方面需要特别注意。首先,要加强对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脐部的护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脐带护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孩,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比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孩,要定期随访,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治疗和保健,尽可能减少基础疾病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要注意小孩的饮食卫生,防止消化道感染的发生。在发现小孩有发热、精神萎靡、拒食等疑似败血症的表现时,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因为小孩败血症病情进展往往比较迅速,如果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威胁小孩的生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