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期有多数患者起病急骤体温可迅速升至一定范围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一定时间不同年龄发热表现有差异还有全身中毒症状即三痛和胃肠道症状及毛细血管损伤表现即充血和出血,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伴相应表现,少尿期一般在病程某阶段出现尿量减少及相关紊乱表现,多尿期随肾功能恢复尿量超过一定量早期氮质血症可能存在后期仍有水电解质紊乱表现,恢复期尿量逐渐正常体力逐渐恢复部分患者仍有不适不同年龄恢复速度不同。
一、发热期症状
(一)发热
多数患者起病急骤,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以稽留热或弛张热多见,一般持续3~7天。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更易出现惊厥等情况;老年人发热可能相对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但身体耐受差,发热持续可能影响基础疾病控制。
(二)全身中毒症状
1.头痛、腰痛、眼眶痛:被称为“三痛”,头痛常为全头部胀痛;腰痛主要为肾区疼痛;眼眶痛是眼球后疼痛,这是由于全身小血管损害,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2.胃肠道症状: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腹痛可能类似急腹症表现,但腹部体征相对较轻;腹泻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脱水风险更高,需密切关注水电解质情况。
(三)毛细血管损伤表现
1.充血:颜面、颈部、上胸部等部位潮红,呈醉酒貌。这是因为血管扩张充血所致。
2.出血:皮肤黏膜可见出血点或瘀斑,多见于胸背部、腋下等部位;眼结膜充血,一般无分泌物;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便血等,出血情况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严重出血可能导致贫血、休克等并发症。
二、低血压休克期症状
多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此期若不能及时纠正休克,可能危及生命。老年人本身循环功能相对较弱,在低血压休克期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灌注不足,加重心脑等重要脏器损害;儿童则因血容量相对较少,血压下降对脏器灌注影响更快更明显。
三、少尿期症状
一般发生在病程的5~8天,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患者可出现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意识障碍、呼吸深大、心律失常等。少尿期对各年龄段患者影响不同,儿童少尿期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相关的代谢平衡;老年人少尿期易诱发心功能不全、高钾血症等严重并发症,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脏骤停,需紧急处理。
四、多尿期症状
随着肾功能逐渐恢复,进入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天,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l。此期早期氮质血症可能继续存在,后期尿量虽增多,但仍可能存在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患者可表现为乏力、消瘦、脱水等。儿童多尿期需注意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影响生长;老年人多尿期要警惕因水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等问题。
五、恢复期症状
多尿期后,尿量逐渐恢复正常,一般需1~3个月,患者体力逐渐恢复,食欲增加,但部分患者可能仍有乏力、多汗、血压偏高等表现,需逐渐康复。不同年龄患者恢复期恢复速度不同,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注意营养补充;老年人恢复时间可能较长,要注意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定期监测身体各项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