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在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组织学形态、转移情况及对机体影响上有明显不同,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多膨胀性生长、分化程度高、不转移且对机体影响较小,恶性肿瘤生长快、多浸润性生长、分化程度低、可转移且对机体影响大,特殊人群患良恶性肿瘤各有其特点,肿瘤良恶性判断基于其生物学行为等客观特征。
一、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速度通常较为缓慢,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体积变化不大。例如一些皮下的脂肪瘤,可能数年才会有较为明显的增大。这是因为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接近正常细胞,增殖相对有序,受机体调控相对较好。
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往往较快,短期内可出现明显的增大。像肺癌患者的肺部肿瘤,可能在几个月内就会有较显著的体积增长,这是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失控,能够不受机体正常调控地快速分裂增殖。
二、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往往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通常可推动。比如肝血管瘤,它像一个膨胀的气球一样生长在肝脏组织内,有完整包膜,与周围肝组织界限分明。
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没有包膜或者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通常不容易推动,还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例如乳腺癌,癌细胞会像树根长入泥土一样浸润周围的乳腺组织以及邻近的结构。
三、组织学形态
良性肿瘤:瘤细胞分化程度高,形态和正常组织细胞相似。以子宫平滑肌瘤为例,瘤细胞形态与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相似,核分裂象少见。
恶性肿瘤: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形态异型性明显,与正常组织细胞差异较大。如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还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四、转移情况
良性肿瘤:一般不转移。例如皮肤的色素痣,通常不会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恶性肿瘤:可发生转移,这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转移途径主要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种植转移。比如胃癌细胞可以通过淋巴系统转移到区域淋巴结,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肝脏、肺等远处器官,还可能种植在腹膜等部位。
五、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主要是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一般对机体影响较小,多为局部症状。例如颅内的良性肿瘤如果生长在非重要功能区,可能只是引起轻微的头痛等局部症状,经过手术切除后通常预后较好。
恶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大,除了局部压迫和阻塞外,还会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感染等,晚期还会出现恶病质,表现为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严重威胁生命。例如晚期的肝癌患者,会出现肝功能严重受损、大量腹水、极度消瘦等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良性肿瘤时,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肿瘤的影响可能会对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干扰,如颅内良性肿瘤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而儿童患恶性肿瘤时,病情进展往往更快,对身体各系统的损害更严重,治疗也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老年人患良性肿瘤时,也要关注其基础疾病对肿瘤治疗的影响以及肿瘤生长对机体储备功能的影响;老年人患恶性肿瘤时,因为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治疗耐受性相对较差,需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女性和男性在肿瘤判断上并无本质差异,但某些肿瘤在不同性别中的好发情况有差异,不过肿瘤本身的判断标准是基于上述病理、生长等特征,与性别关联不大,主要还是依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等客观特征来判断良性和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