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是常见皮肤恶性肿瘤起源于表皮基底细胞或毛囊外根鞘细胞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部等曝光部位病因有紫外线照射、遗传因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接触等初期表现为皮肤上无痛痒感的小丘疹结节或斑块有结节溃疡型、色素型、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等生长缓慢可局部浸润破坏一般很少转移诊断靠体格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光动力治疗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延误治疗预后变差特殊人群治疗需关注身体耐受等康复后需避免紫外线暴露做好防晒定期皮肤检查。
一、基底细胞癌的定义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起源于表皮基底细胞或毛囊外根鞘细胞,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部等曝光部位。
二、病因
1.紫外线照射:长期紫外线暴露是基底细胞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没有做好防晒措施的人群,皮肤受到紫外线损伤,DNA修复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增加基底细胞癌发生风险。
2.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综合征患者易患基底细胞癌,如Gorlin综合征(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患者存在特定基因变异,使得机体对基底细胞癌的易感性增加。
3.电离辐射:接受过放疗的部位,多年后可能发生基底细胞癌,电离辐射会损伤细胞的遗传物质,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4.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砷等化学物质,可能增加基底细胞癌的发病几率。
三、临床表现
1.初期表现:多为皮肤上出现的小丘疹、结节或斑块,一般无痛痒感。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结节溃疡型:初起为小的半透明结节,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逐渐增大,中央可形成溃疡,溃疡边缘卷起,呈珍珠样外观。
色素型:与结节溃疡型相似,但有较多色素沉着,颜色呈棕色、黑色等,易被误诊为色素痣或恶性黑色素瘤。
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表现为局部皮肤呈硬斑状,颜色淡黄或苍白,边界不清,表面光滑,类似瘢痕组织。
2.生长特点:基底细胞癌生长缓慢,但可局部浸润破坏,如侵犯眼部可导致视力障碍,侵犯骨骼可引起骨质破坏等,但一般很少发生转移,不过发生在特殊部位的晚期病例也可能出现转移。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皮肤病变的形态、颜色、部位等情况。
2.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基底细胞癌的金标准,通过切取或穿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判断是否为基底细胞癌以及其病理类型等。
五、治疗
1.手术治疗:是基底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肿瘤切除、Mohs显微描记手术等,Mohs手术可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精确判断切缘是否有肿瘤细胞残留,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
2.放射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疗,特别是一些特殊部位的基底细胞癌,如靠近眼部、耳部等重要器官的肿瘤,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放疗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放射性损伤等副作用。
3.光动力治疗:适用于某些浅表型、较小的基底细胞癌,利用光敏剂被肿瘤细胞摄取后,经特定波长光照射,产生光化学反应,破坏肿瘤细胞。
六、预后
基底细胞癌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治愈率较高。但如果延误治疗,肿瘤发生广泛浸润破坏,预后会变差,特别是发生转移的病例预后相对较差。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身体耐受情况;儿童患基底细胞癌非常罕见,若发生则需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以最小创伤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要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在生活方式方面,康复后的患者仍需注意避免紫外线暴露,做好防晒,定期进行皮肤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