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早期症状包括皮肤表面新生物颜色改变(基底细胞癌呈半透明珍珠样小结节等多样颜色变化、鳞状细胞癌红斑样丘疹皮损颜色渐变、黑色素瘤原有痣颜色不均或新色素斑块颜色深浅不一)、形状改变(基底细胞癌初期圆形或椭圆形小丘疹后变不规则、鳞状细胞癌初期小隆起斑块结节后形状不规则、黑色素瘤早期痣或斑形状不规则)、皮肤溃疡或经久不愈创面(发生在暴露部位经久不愈,基底细胞癌溃疡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鳞状细胞癌溃疡底部有菜花状新生物易出血)、皮肤瘙痒与疼痛(部分皮肤癌患者早期有瘙痒且无明显炎症原因,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早期一般不痛随病情进展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时疼痛,黑色素瘤早期有时伴痛破溃感染时加重,不同人群对疼痛感知有差异,长期日光暴露和有家族病史人群需更警惕皮肤癌早期表现)。
一、皮肤表面新生物的变化
1.颜色改变
基底细胞癌:多表现为皮肤上出现一个半透明、珍珠样小结节,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结节可逐渐增大,中央容易形成溃疡,溃疡边缘卷起,颜色可呈粉色、白色或有色素沉着等多种变化。例如,有研究表明基底细胞癌的早期病变在颜色上具有多样性,可能从接近正常肤色到带有异常色素表现。
鳞状细胞癌:常表现为红斑样或略高出皮面的丘疹样皮损,表面常伴有鳞屑,随着病情进展,颜色可能变为红色、粉红色,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破溃、出血等情况,颜色也可能加深,呈现出不均匀的颜色改变,可能有部分区域颜色偏红,部分区域颜色偏白或偏褐等。
黑色素瘤:早期可能表现为原有痣的颜色改变,如颜色不均匀,原本单一颜色的痣出现多种颜色,像黑色、棕色、红色、白色等混杂,或者原本颜色正常的皮肤出现新的色素斑块,颜色深浅不一。
2.形状改变
基底细胞癌:早期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丘疹,边界清楚,随着病变发展,可能会逐渐形成不规则的形状,表面可出现糜烂、结痂等。
鳞状细胞癌:初期可能是小的、隆起的斑块或结节,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可能有角化现象,之后可逐渐增大,形状变得更不规则,边缘不整齐。
黑色素瘤:早期痣或色素斑的形状可能变得不规则,原本对称的痣变得不对称,边缘不光滑,可呈锯齿状等。
二、皮肤溃疡或经久不愈的创面
1.发生部位与特点
皮肤癌引起的溃疡通常发生在暴露于日光等环境的部位,如面部、颈部、手部等。这些溃疡一般经久不愈,即使经过一般的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创面也难以愈合。例如,长期不愈合的皮肤溃疡,如果发生在易受日光照射的部位,就要高度警惕皮肤癌的可能。基底细胞癌引起的溃疡往往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鳞状细胞癌引起的溃疡底部可能有菜花状的新生物,容易出血。
三、皮肤瘙痒与疼痛
1.瘙痒情况
部分皮肤癌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尤其是黑色素瘤,有些患者在肿瘤发生早期就会有皮肤瘙痒的表现,其瘙痒程度可能因人而异,有的较轻,有的较为明显,但这种瘙痒往往没有明显的皮肤炎症等其他常见原因可以解释。
2.疼痛情况
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在早期一般疼痛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当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时,可能会出现疼痛。而黑色素瘤在早期有时也可能伴有疼痛,尤其是当肿瘤发生破溃、感染等情况时,疼痛可能会加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例如老年人由于皮肤感觉相对迟钝,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而女性和男性在皮肤癌早期症状的疼痛表现上并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日光暴露的人群,如户外工作者等,皮肤癌发生风险高,其早期症状的发现和识别需要更加警惕,因为长期日光暴露可能导致皮肤细胞发生异常变化,更容易出现皮肤癌的早期表现。有皮肤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其自身患皮肤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关注皮肤表面症状时要更加密切,一旦发现皮肤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