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腔内及特殊部位良性肿瘤有不同就医指征。体表良性肿瘤短时间迅速增大、形态改变、伴疼痛不适或出血需就医;消化系统腔内良性肿瘤有吞咽困难或进食梗阻、腹痛便血要就医;呼吸系统腔内良性肿瘤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需就医;颅内良性肿瘤有头痛呕吐、视力改变或癫痫发作应就医;甲状腺良性肿瘤有颈部肿块及压迫症状要及时就医。
一、体表良性肿瘤的就医指征
1.体积变化
体表的良性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瘤等,如果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例如一个原本直径1cm左右的脂肪瘤,在1-2个月内增大到3cm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提示肿瘤的生长特性发生了变化,虽然大多仍为良性,但需要明确其具体情况,排除恶变等异常情况。
对于儿童体表的良性肿瘤,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肿瘤的任何异常变化都应更加谨慎对待。如果婴儿出生时就有的血管瘤,在出生后短期内迅速增大,超过原来的2-3倍,就应及时就医。
2.形态改变
体表良性肿瘤原本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若出现边界变得模糊不清、表面不平整、有溃疡形成等情况。例如皮肤纤维瘤原本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若突然出现边界模糊,表面有糜烂、渗出等改变,需要就医检查。
女性乳房部位的纤维腺瘤,正常情况下质地较韧、活动度好,如果发现其质地变得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也应及时就医。
3.伴随症状
体表良性肿瘤伴有疼痛不适,尤其是疼痛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时。比如神经纤维瘤,一般无明显疼痛,但如果出现局部刺痛、胀痛等,且疼痛程度逐渐加剧,就需要就医评估。
体表良性肿瘤伴有出血情况,不管是自行少量渗血还是因轻微触碰后出血,都应及时就医。例如某些生长在易摩擦部位的良性肿瘤,如发生在颈部的脂肪瘤,因经常受到衣物摩擦,出现少量渗血时,需就医明确是否需要处理。
二、腔内良性肿瘤的就医指征
1.消化系统腔内良性肿瘤
吞咽困难或进食梗阻:食管部位的良性肿瘤,如食管平滑肌瘤,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但如果逐渐出现吞咽困难,开始时可能只是吞咽较硬的食物时有梗阻感,随着肿瘤增大,可能进食半流质甚至流质食物都出现困难,就需要就医。对于儿童的食管良性肿瘤,由于儿童的食管相对较窄,肿瘤更容易引起梗阻症状,一旦发现进食情况异常,应及时就诊。
腹痛、便血:肠道的良性肿瘤,如结肠息肉,可能出现腹痛症状,若为隐痛、胀痛等,且伴有便血,便血颜色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持续出现或间断出现,就需要就医检查。对于有家族性息肉病家族史的人群,其肠道内的良性息肉更应密切关注,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尽早就诊。
2.呼吸系统腔内良性肿瘤
咳嗽、咯血:气管或支气管的良性肿瘤,如支气管平滑肌瘤,可能出现咳嗽症状,起初为刺激性干咳,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咯血,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长期吸烟的人群,本身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增加,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咯血,更要警惕呼吸道良性肿瘤的可能,及时就诊检查。
呼吸困难:较大的气管或支气管良性肿瘤可能导致气道狭窄,引起呼吸困难,开始可能是活动后气短,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此时需立即就医。儿童的呼吸道良性肿瘤导致呼吸困难的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应高度重视。
三、特殊部位良性肿瘤的就医指征
1.颅内良性肿瘤
头痛、呕吐:颅内的良性肿瘤,如脑膜瘤,早期可能出现头痛症状,多为间歇性头痛,随着肿瘤增大,头痛可能逐渐加重,还可能伴有呕吐,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关。对于老年人,本身颅内环境相对复杂,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呕吐,应及时就医排查颅内肿瘤等病变。儿童颅内良性肿瘤也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症状,尤其是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频繁哭闹等,家长应密切关注,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视力改变、癫痫发作:某些颅内良性肿瘤,如垂体腺瘤,可能影响视力,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脑膜瘤等也可能引起癫痫发作,若出现这些情况,应尽快就医。对于有内分泌紊乱家族史的人群,出现视力改变等情况时更要警惕颅内垂体腺瘤等良性肿瘤的可能。
2.甲状腺良性肿瘤
颈部肿块、压迫症状:甲状腺部位的良性肿瘤,如甲状腺腺瘤,可在颈部触及肿块,若肿块较大,可能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等。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在妊娠期发现甲状腺肿块,由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变化等因素,更应及时就医评估甲状腺肿块的情况,因为妊娠期甲状腺良性肿瘤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病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