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与淋巴结肿大在定义与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特点、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腮腺炎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腮腺为发病部位,有流行性和化脓性等类型,诊断靠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对症支持和抗感染等;淋巴结肿大全身皆可发生,因感染、肿瘤、反应性增生等致病因,通过体格、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依病因分别处理,不同人群患病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腮腺炎症,腮腺位于面颊部,耳垂为中心的部位是腮腺所在区域。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全身都有淋巴结分布,可发生肿大的淋巴结部位多样,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都可能出现肿大情况,其发病部位不局限于特定区域。
二、临床表现特点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为双侧腮腺先后或同时发病,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角边缘轮廓模糊,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触痛。
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于成人,单侧发病多见,腮腺区红肿热痛明显,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导管口流出,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高热、寒战等。
淋巴结肿大:
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表现有所差异,比如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可在颈部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大小不一,质地可软可硬,有的伴有疼痛(如炎症性淋巴结肿大),有的则无明显疼痛(如某些肿瘤转移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腋窝淋巴结肿大时,可在腋窝触及肿块,可能伴有上肢或胸部的不适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时,可在腹股沟区触及肿大淋巴结,可能与下肢、会阴部的病变相关。一般单纯的淋巴结肿大局部皮肤通常无明显红肿(特异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转移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可能伴有皮肤改变)。
三、病因差异
腮腺炎:
病毒性腮腺炎:主要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在集体儿童机构等易造成暴发流行,好发于冬春季。
细菌性腮腺炎:常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多发生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等,可由邻近组织的炎症蔓延所致。
淋巴结肿大:
感染性因素: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都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如链球菌引起的颈部淋巴结炎,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导致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等。
肿瘤性因素:原发性肿瘤如淋巴瘤,以及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淋巴结,如乳腺癌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肺癌转移至纵隔淋巴结等。
反应性增生: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药物反应也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等。
四、诊断方法区别
腮腺炎:
体格检查:观察腮腺部位的外观,触诊了解腮腺质地、有无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病毒性腮腺炎时,血常规可显示淋巴细胞增多,血清学检查可检测到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化脓性腮腺炎时,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脓液涂片及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做B超等检查,了解腮腺内部结构等情况。
淋巴结肿大:
体格检查:触摸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等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助于排查肿瘤性疾病,必要时可进行淋巴结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明确病理性质。
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初步判断淋巴结的大小、结构等;CT或MRI有助于发现深部淋巴结肿大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五、治疗原则不同
腮腺炎:
病毒性腮腺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热治疗,局部可冷敷以减轻肿痛,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等,一般病程具有自限性,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除了一些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但需遵循严格的医疗指征)。
细菌性腮腺炎: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保持腮腺导管通畅,如通过按摩等方法促进脓液排出等。
淋巴结肿大:
感染性淋巴结肿大:针对不同的病原体进行相应治疗,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给予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进行抗病毒等对症治疗。
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肿大:治疗原发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给予相应的免疫调节治疗等。
特殊人群情况提示
儿童:儿童患腮腺炎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和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密切观察体温、腮腺肿胀情况等,及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儿童淋巴结肿大时,要警惕感染性疾病引起,如EB病毒感染等,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因为儿童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忽视,要谨慎排查。
老年人:老年人患腮腺炎时,机体抵抗力较弱,易出现并发症,如脑膜炎等,要加强病情监测,积极控制感染;老年人淋巴结肿大时,肿瘤性因素相对较多,需要更仔细地进行各项检查以明确病因,因为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可能表现不典型,而肿瘤性病变需要及时明确并处理。
孕妇:孕妇患腮腺炎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孕妇出现淋巴结肿大时,要排查是否为特殊的感染或病变,由于孕妇的特殊性,检查和治疗都需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需在多学科协作下进行诊断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