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胆湿热有消化系统、黄疸、全身等相关症状,不同年龄小儿症状特点及影响因素不同,需与脾胃湿热、寒湿阻遏等病症鉴别,其消化系统有食欲异常、腹胀、大便异常等表现,黄疸有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黄赤等,全身有发热、精神萎靡等,新生儿期黄疸突出,婴幼儿期消化系统症状明显,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有表达及心理等特点,与脾胃湿热相比黄疸等表现不同,与寒湿阻遏相比黄疸颜色及寒象热象表现不同。
一、小儿肝胆湿热常见症状表现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食欲异常
小孩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表现为对食物的兴趣明显降低,食量较平时减少。这是因为肝胆湿热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胆汁分泌排泄失常,进而影响到消化过程,导致孩子不想进食。例如,原本喜欢吃的食物,现在看到却没有想吃的欲望。
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消谷善饥的现象,即虽然食欲看似正常,但容易饥饿,进食量比平时增多。这是由于湿热内蕴,扰动脾胃,使得脾胃的腐熟功能亢进所致。
2.腹胀
孩子的腹部可能会有胀满不适的感觉,触摸时腹部有饱胀感。肝胆湿热阻滞气机,影响了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导致气机不畅,气滞于腹,从而出现腹胀症状。比如,孩子的肚子看起来比平时鼓,用手轻轻按压有胀满的感觉。
3.大便异常
大便黏腻不爽是常见表现之一,大便质地黏稠,排便时感觉粪便不易排出,总是黏在马桶上,很难冲干净。这是因为湿热下注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失常,粪便中的水分不能被正常吸收,使得大便变得黏腻。
可能出现大便溏泄的情况,大便不成形,呈稀溏状。这是由于湿热影响了脾胃的运化,水湿不能正常代谢,随大便排出体外。另外,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这是因为湿热耗伤津液,肠道失于濡润,导致大便干结难解。
(二)黄疸相关表现
1.皮肤和巩膜黄染
孩子的皮肤会呈现黄色,尤其是面部、颈部、巩膜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肝胆湿热熏蒸,胆汁外溢,浸渍肌肤所致。黄疸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黄疸时可能只是面部微微发黄,重度黄疸时全身皮肤都呈现明显的黄色。例如,新生儿时期如果出现肝胆湿热,可能会较早出现皮肤黄染的情况,且黄疸可能持续不退或反复加重。
2.小便黄赤
孩子的尿液颜色明显变黄,呈现深黄色甚至如浓茶色。这是因为湿热之邪影响了肝胆的疏泄功能,胆汁循经渗入尿液,导致小便黄赤。观察孩子的尿液时,可以发现其颜色与平时相比有显著差异,比正常的淡黄色要深很多。
(三)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患有肝胆湿热的小孩可能会出现低热的情况,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这是由于湿热蕴结体内,正邪相争所致。但需要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相鉴别。比如,孩子没有明显的受凉等诱因,但体温持续在低热范围,同时伴有其他肝胆湿热的症状。
2.精神萎靡
孩子会表现出精神不振,容易疲倦,不爱玩耍,嗜睡等情况。这是因为湿热内扰,影响了孩子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使得孩子身体处于一种不适的状态,从而精神状态不佳。例如,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安静,总是想睡觉,对周围的事物兴趣降低。
(四)舌苔脉象表现
1.舌苔
舌质红,舌苔黄腻是典型的表现。舌质红反映体内有热象,舌苔黄腻则提示有湿热之邪。黄腻苔是由湿热之邪熏蒸于舌面所致,观察孩子的舌苔时,可以看到舌苔发黄且质地黏稠,像一层油腻的物质覆盖在舌面上。
2.脉象
脉象可能弦数。弦脉多见于肝胆病,数脉提示有热象,弦数脉综合起来反映了肝胆湿热的病理状态。医生在给孩子进行脉诊时可以感知到这种脉象特点。
二、不同年龄小儿肝胆湿热症状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新生儿期
1.症状特点
新生儿肝胆湿热时黄疸可能更为突出,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相对不完善,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较弱。除了皮肤巩膜黄染外,可能还会出现吸吮无力、哭声较弱等情况。由于新生儿不能准确表达自身不适,主要通过外在的症状表现来体现肝胆湿热的问题。
2.影响因素
孕期母亲的饮食情况可能会影响新生儿,若母亲在孕期过食辛辣、油腻等容易生湿化热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胎儿在宫内就受到湿热之邪的影响。另外,新生儿出生后的护理不当,如保暖过度等,也可能影响其体内的阴阳平衡,诱发肝胆湿热。
(二)婴幼儿期
1.症状特点
婴幼儿期的孩子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肝胆湿热时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较为突出。同时,由于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来表达身体的不适。例如,孩子可能会因为腹胀腹痛而哭闹不安,或者因为大便不畅而烦躁。
2.影响因素
这个阶段孩子的饮食喂养是重要因素,如果喂养不当,如过早添加辅食或者喂养的食物过于油腻、难以消化,容易损伤脾胃,进而影响肝胆功能,导致肝胆湿热。另外,气候因素也有影响,婴幼儿期孩子对外界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差,若长时间处于湿热的环境中,容易感受外界的湿热之邪而发病。
(三)学龄前期及学龄期
1.症状特点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的孩子相对来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可能会主动诉说身体的不适,如腹胀、食欲不振等。同时,可能会因为黄疸等外观表现而产生心理上的影响,如自卑等情绪问题。此外,学习压力等因素也可能对病情产生一定影响,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肝胆功能失调,加重肝胆湿热的症状。
2.影响因素
学习压力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影响因素,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郁而化热,加上可能存在的饮食不节等情况,容易引发肝胆湿热。另外,这个阶段孩子的生活方式也有一定影响,如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影响肝胆的正常功能。
三、小儿肝胆湿热症状与其他相似病症的鉴别
(一)与脾胃湿热的鉴别
1.相同点
两者都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异常等。
2.不同点
脾胃湿热主要以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为主,黄疸表现相对不明显或者较轻。而肝胆湿热除了有脾胃的症状外,黄疸是较为突出的表现,同时还会有肝胆相关的症状,如胁肋部的胀满不适等。例如,脾胃湿热的孩子可能大便溏泄为主,黄疸不明显;而肝胆湿热的孩子除了大便异常外,有明显的黄疸表现,且可能伴有胁肋部的胀痛等。
(二)与寒湿阻遏的鉴别
1.相同点
都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的一些症状,如食欲不振等。
2.不同点
寒湿阻遏所致病症的黄疸颜色为晦暗不泽,而肝胆湿热的黄疸颜色多为鲜明如橘子色。寒湿阻遏还会伴有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寒象表现,而肝胆湿热则以发热、舌红苔黄腻等热象表现为主。例如,寒湿阻遏的孩子可能会有怕冷的表现,穿得比别人多还觉得冷,而肝胆湿热的孩子多有发热、舌苔黄腻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