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败血症和真菌感染相关,长期住院及接受侵入性操作、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基础疾病严重等情况下,容易增加发病几率。

1.长期住院及接受侵入性操作
长期住院的患者,尤其是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接触各种医疗器械和抗菌药物的机会多,易发生真菌感染。侵入性操作如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气管插管、导尿管留置等,为真菌进入血液循环提供了途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导管表面可形成生物膜,有利于真菌黏附定植,进而侵入血流引发败血症。
2.广谱抗菌药物使用
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的平衡,导致耐药菌和真菌过度生长。例如,长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广谱抗菌药物,会抑制肠道内敏感菌的生长,使得原本受抑制的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并侵入肠道黏膜,进而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
3.基础疾病严重
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骨髓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机体的吞噬功能下降,易发生真菌感染;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机体的免疫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也是真菌性败血症的易感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