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症状主要有发热期症状、低血压休克期症状、少尿期症状、多尿期症状等,出血热多数能治好,治疗效果与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是否及时规范密切相关。

一.症状
1.发热期症状
患者起病急,体温迅速升至39-40℃,持续3-7天,伴随全身酸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称为“三痛”。同时出现面部、颈部、胸部皮肤潮红,称为“三红”,还可能有眼睑和球结膜水肿,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如腋下、胸背部的瘀点或瘀斑。
2.低血压休克期症状
发热后期体温下降,但病情加重,患者出现血压下降,严重时陷入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量减少、意识淡漠或烦躁不安。此期持续1-3天,如果未及时抢救,可能因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3.少尿期症状
休克期后进入少尿期,患者尿量明显减少,每天少于400毫升,甚至无尿,伴随水肿加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同时出现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严重时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是病情最危重的阶段。
4.多尿期症状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多,进入多尿期,每天尿量可达数千毫升,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注意补水补盐。
二.治愈性
早期发现并在定点医院接受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顺利康复,病死率较低。如果延误治疗或病情严重,出现顽固性休克、急性肾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治疗难度增加,可能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