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与食道癌的区别为定义与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检查方法。

1.定义与发病机制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引起,发病机制主要是咽部黏膜处于持续的炎症反应状态,局部淋巴组织增生等。
食道癌是原发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吸烟和饮酒、不良饮食习惯(长期进食过烫、过硬、过快等)、食管慢性炎症、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发病机制主要是食管上皮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殖且不受控制,逐渐发展为癌肿。
2.症状表现
慢性咽炎主要症状有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还可有轻微疼痛,常有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清晨起床时还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进食的表现,症状相对较为稳定,在疲劳、受凉、烟酒过度等情况下可加重。
食道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偶有吞咽食物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或异物感,梗噎停滞感常通过吞咽水后缓解消失;中晚期症状主要是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半流质,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还可伴有消瘦、乏力、胸痛等症状,且症状会进行性加重。
3.检查方法
慢性咽炎进行喉镜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隆起,或咽侧索增厚等表现,通过喉镜检查可直观看到咽部的炎症表现,各年龄段患者检查表现类似,儿童患者检查时可能因不配合增加操作难度。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异常,若合并感染等情况,可能有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表现。
食道癌患者食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病变的形态,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食道癌的重要方法,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进行该检查,但儿童患食道癌极为罕见,主要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检查时需注意患者的配合度等情况。影像学检查如食管X线钡餐检查,可见食管黏膜皱襞紊乱、粗糙或有中断现象,局限性管壁僵硬,蠕动中断,小的充盈缺损,小龛影等;CT检查可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外侵范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