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慢性胃炎胃息肉有病因病机认识及常用中药应用,不同人群有相关注意事项。中医认为该病与脾胃虚弱等因素相关,有健脾益气、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类中药及对应作用;儿童、女性、老年人及有特殊病史者用药各有注意要点,儿童慎用中药、女性经期等需注意、老年人要考虑肝肾功能等、特殊病史者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一、中医对慢性胃炎胃息肉的认识及相关中药应用
(一)病因病机
慢性胃炎胃息肉多与脾胃虚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常,水湿内停,久则痰凝血瘀,阻滞胃络,渐成息肉。
(二)常用中药及作用
1.健脾益气类
党参:具有健脾益肺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功能。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慢性胃炎胃息肉患者,党参可改善脾胃运化功能,如《本草从新》记载党参“补中益气,和脾胃”。
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效。白术能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对慢性胃炎伴有消化不良等症状的胃息肉患者有一定益处,《药品化义》提到白术“健脾,消食,强胃肠”。
2.化痰祛湿类
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可调节胃肠菌群,改善水湿内停的状态,对于因痰湿阻滞引起的胃息肉相关病症有帮助,《神农本草经》谓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陈皮能促进消化液分泌,缓解胃肠气滞,对慢性胃炎胃息肉患者伴有气滞、痰湿症状者适用,《本草纲目》言陈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
3.活血化瘀类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丹参能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对胃息肉的形成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草纲目》记载丹参“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赤芍: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效。赤芍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对于胃络瘀阻的慢性胃炎胃息肉患者有一定治疗意义,《药性论》称赤芍“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
二、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慢性胃炎胃息肉相对较少见,若有特殊情况,应谨慎使用中药。因为儿童脏器娇嫩,中药的药性可能对其尚未发育完善的脏腑产生影响。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等,且需在专业儿科医生指导下,严格把控中药的种类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二)女性
女性慢性胃炎胃息肉患者在用药时需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例如在月经期间,应避免使用过于寒凉或活血化瘀作用过强的中药,以免引起月经量过多或月经不调等情况。同时,若女性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用药更需谨慎,因为某些中药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必须在医生评估利弊后谨慎选用。
(三)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应用中药治疗慢性胃炎胃息肉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中药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要选择药效温和、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中药,并且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同时,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反应等。
(四)有特殊病史者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慢性胃炎胃息肉患者,在使用中药时要注意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健脾益气类中药可能对血糖、血压有一定影响,需要在医生综合评估下,调整中药的使用以及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