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出血机制与子宫下段伸展、胎盘附着位置异常、血窦开放相关,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出血特点不同,完全性早且频繁量多,部分性介于两者间,边缘性晚期或临产后量少,对孕妇可致贫血、感染、休克,对胎儿可致缺氧、生长受限、窘迫,高龄孕妇风险更大需更密切产检、休息等。
子宫下段伸展:妊娠中晚期,子宫体部逐渐增大,子宫下段被牵拉扩张,而附着于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的胎盘不能相应伸展,导致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发生错位分离,从而引起出血。随着妊娠进展,子宫下段不断伸展,出血可能反复发生。例如,正常妊娠时子宫下段在孕晚期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扩张,但前置胎盘时这种扩张会打破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平衡。
胎盘附着位置异常: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完全性前置胎盘)时,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子宫颈口扩张,胎盘前置部分与子宫壁分离的面积较大,出血往往较多且较频繁。部分性前置胎盘时,胎盘部分覆盖宫颈内口,子宫颈口扩张时,胎盘边缘与子宫壁分离也可引起出血。边缘性前置胎盘时,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接近但未达到宫颈内口,临产后子宫收缩使宫颈内口扩张,胎盘边缘与子宫下段或宫颈内口处的胎膜剥离,导致出血。
血窦开放:胎盘附着处的子宫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开放,当胎盘与子宫壁发生分离时,血窦破裂出血。在子宫收缩时,子宫下段肌纤维收缩,不能有效压迫血窦,进一步加剧出血。比如,子宫收缩时,正常情况下子宫肌层收缩可以压迫血管起到止血作用,但前置胎盘时这种压迫作用减弱或失效,使得血窦开放导致的出血难以控制。
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出血特点
完全性前置胎盘:出血时间较早,多在妊娠28周左右即可出现无诱因、无痛性的反复阴道出血。初次出血时间常较早,有时甚至发生在妊娠20周左右,而且出血频繁,量较多。随着妊娠进展,出血可能越来越严重,一次出血量可较多,患者可能迅速出现贫血甚至休克症状。这是因为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覆盖宫颈内口面积大,子宫下段扩张时胎盘与子宫壁分离的范围广,血窦开放程度高。
部分性前置胎盘:出血时间及出血量介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和边缘性前置胎盘之间。出血时间一般也在妊娠中期或晚期,有反复阴道出血,出血量相对完全性前置胎盘较少,但也可出现较多量出血的情况。随着子宫颈口扩张,胎盘部分剥离,会导致间断性的出血。
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出血量较少。临产后子宫收缩,宫颈内口扩张,胎盘边缘与子宫下段或宫颈内口剥离,引起少量出血。因为胎盘附着位置相对靠外,子宫下段扩张时胎盘与子宫壁分离的范围相对较小,所以出血开始较晚,量相对少。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孕妇方面:大量出血可导致孕妇贫血,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孕妇生命。对于有前置胎盘的孕妇,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贫血并进行纠正。同时,反复出血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为阴道出血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孕妇可能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表现,需要注意会阴部卫生,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胎儿方面:前置胎盘出血可导致胎儿缺氧,因为孕妇出血会影响胎盘的血供,胎儿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长期缺氧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严重时可引起胎儿窘迫,表现为胎心异常等。对于胎儿,需要密切监测胎心、胎动等情况,通过B超等检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状况。
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等):高龄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高龄孕妇出血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大。高龄孕妇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产前检查,加强对出血情况的监测,一旦出现出血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必要时提前住院观察。同时,高龄孕妇在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性生活,减少出血的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