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肝功能异常有消化道、皮肤、全身一般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胆红素、蛋白质指标异常,不同病因有特殊表现,家长发现疑似表现应及时带幼儿就医检查,做好护理及相关配合工作。
一、症状表现
(一)消化道相关表现
幼儿肝功能异常时,常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表现为吃奶量较平时减少,大一些的幼儿可能会拒绝进食固体食物。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异常会影响消化酶的分泌等,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比如在进食后不久就出现呕吐现象,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另外,部分幼儿会有腹胀表现,肚子看起来比平时鼓胀。
(二)皮肤相关表现
皮肤可能出现黄疸,这是较为典型的表现之一。新生儿或婴儿可能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皮肤黄染可从面部逐渐蔓延至全身,巩膜(白眼球)也会变黄。另外,有些幼儿可能会有皮肤瘙痒的情况,由于幼儿无法准确表达,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不断搔抓皮肤等表现。
(三)全身一般表现
幼儿可能会精神萎靡,表现为比平时爱哭闹、嗜睡,活动量明显减少。还可能出现乏力的情况,比如肢体活动较以往变得迟缓,不愿意进行原本喜欢的玩耍等活动。部分幼儿体温可能出现异常,如低热,但需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相鉴别。
二、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异常表现
(一)转氨酶指标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转氨酶指标会升高。正常情况下幼儿体内转氨酶有一定范围,当肝功能异常时,肝细胞受损,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水平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
(二)胆红素指标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可能异常。如出现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可超过正常范围,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也会相应变化,这与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代谢和排泄功能障碍有关。
(三)蛋白质指标
血清白蛋白可能降低,因为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场所,肝功能异常时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同时,球蛋白可能会有变化,如球蛋白升高,这可能与肝脏的免疫功能等受到影响有关。
三、不同病因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特殊表现
(一)感染因素导致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比如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除了上述一般表现外,可能还会有一些伴随症状,如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幼儿可能会有肝脾肿大的表现,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和脾脏体积增大。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可能会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更明显的情况。
(二)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
像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幼儿肝功能异常,除了上述常见表现外,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体征,如角膜K-F环(角膜边缘有棕褐色环),这是肝豆状核变性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通过眼科检查可发现。而且这类疾病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往往会有家族遗传倾向,需要详细询问家族病史。
(三)药物或毒物导致
如果是药物或毒物引起的幼儿肝功能异常,有明确的药物接触史或毒物接触史,比如幼儿误服了某些有肝毒性的药物或接触了有毒物质,除了肝功能指标异常外,可能会有一些与药物或毒物相关的其他表现,如误服某些药物后可能会有口唇麻木等早期表现,但具体表现因药物或毒物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温馨提示
对于幼儿出现疑似肝功能异常表现的情况,家长要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幼儿有上述相关表现,应及时带幼儿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肝功能全套、腹部超声等相关检查。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证幼儿充足的休息,合理安排饮食,提供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给幼儿食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食物。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带幼儿复查肝功能等相关指标,密切监测幼儿的病情变化。如果是因为药物或毒物导致的肝功能异常,要严格防止幼儿再次接触相关的药物或毒物。对于有家族遗传代谢性疾病倾向的幼儿,家族成员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遗传咨询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