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胎停育经历的夫妇需进行系统医学检查以明确病因,检查涵盖胚胎、母体及环境三大方向。胚胎及胎盘相关检查包括胚胎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胎盘病理学检查;母体生殖系统检查涉及解剖结构评估、内分泌功能检测、免疫及凝血功能筛查;母体全身健康检查涵盖感染性疾病筛查和遗传因素检测;男方需进行精液分析和精子DNA碎片率检查;同时评估环境及生活方式因素,如职业暴露史和不良生活习惯。特殊人群如高龄产妇、复发性流产患者和合并慢性疾病者需特别关注。明确病因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再次妊娠前建议咨询专家并补充叶酸。
一、胚胎及胎盘相关检查
1.胚胎染色体核型分析
通过流产组织或绒毛取样检测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如三体综合征、单体综合征)。研究显示,约50%的早期胎停育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相关,高龄产妇(≥35岁)风险显著增加。
2.胎盘病理学检查
分析胎盘绒毛发育、血管生成及炎症浸润情况,可发现胎盘功能不全、血栓形成或感染等病变,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尤为重要。
二、母体生殖系统检查
1.解剖结构评估
(1)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畸形(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宫腔粘连或子宫肌瘤(直径≥3cm可能影响胚胎着床)。
(2)子宫输卵管造影:排除输卵管积水或梗阻,此类病变可能引发宫腔逆行感染。
(3)宫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或慢性子宫内膜炎(镜下可见浆细胞浸润)。
2.内分泌功能检测
(1)性激素六项:评估基础雌激素(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催乳素(PRL)水平,异常可能导致排卵障碍或黄体功能不全。
(2)甲状腺功能:TSH>2.5mIU/L或TPO-Ab阳性可能增加胎停育风险,需干预至正常范围后再妊娠。
(3)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5.6mmol/L或HOMA-IR>2.5提示代谢异常,需控制饮食并监测血糖。
3.免疫及凝血功能筛查
(1)自身免疫抗体:抗磷脂抗体(APL)、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需排查抗磷脂综合征或系统性红斑狼疮。
(2)同型半胱氨酸(Hcy):>10μmol/L提示代谢异常,可能引发胎盘血管栓塞。
(3)易栓症筛查:蛋白S、蛋白C活性降低或抗凝血酶Ⅲ缺乏,需预防性抗凝治疗。
三、母体全身健康检查
1.感染性疾病筛查
TORCH(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gM阳性提示急性感染,需治疗转阴后再妊娠。
2.遗传因素检测
夫妇双方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平衡易位、罗伯逊易位等异常时,建议遗传咨询并考虑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四、男方因素检查
1.精液分析
浓度<15×10/mL、前向运动精子比例<32%或正常形态率<4%提示少弱畸精子症,需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
2.精子DNA碎片率(DFI)
DFI>30%与胎停育风险增加相关,可能与氧化应激或精索静脉曲张有关,需抗氧化治疗。
五、环境及生活方式因素评估
1.职业暴露史
接触重金属(铅、汞)、化学溶剂(苯、甲醛)或高温环境可能影响精子质量或胚胎发育,建议调整工作岗位。
2.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肥胖(BMI≥28kg/m2)或长期熬夜可能引发内分泌紊乱或氧化应激,需提前3~6个月改善生活方式。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产妇(≥35岁):胚胎染色体异常风险随年龄增加,建议直接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
2.复发性流产患者(≥2次):需完善免疫、凝血及解剖结构全套检查,必要时行免疫球蛋白或低分子肝素治疗。
3.合并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需将血糖、血压控制至正常范围再妊娠,避免药物致畸风险。
通过系统检查明确病因后,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免疫调节、抗凝治疗或辅助生殖技术。再次妊娠前建议咨询生殖医学专家,并补充叶酸(0.4~0.8mg/d)至少3个月,以降低神经管缺陷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