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是怎么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梅核气的发生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相关。情志不遂中女性和中老年人群因自身特点更易情志失调致气机郁滞引发梅核气;饮食不节里饮食不规律会损伤脾胃致痰湿内生上结咽喉,不同人群受影响有别且痰湿内生有其机制;脏腑功能失调中肝失调达可因多因素引发,脾胃虚弱是重要因素且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肺失宣降也可致咽喉气机不畅引发梅核气且不同季节和人群有不同情况。

一、情志不遂

(一)心理因素对梅核气的影响

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导致气机郁滞。例如,当人处于持续的精神压力下,如工作中的重大压力、生活中的突发变故等,情志不舒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循经上逆结于咽喉部位,从而引发梅核气。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咽喉部的感觉神经功能,出现类似梅核气的症状。

(二)不同人群情志因素的差异

女性:女性相对情感细腻,在面对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压力时,更容易出现情志不遂的情况。比如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同时面临家庭角色转变等问题,情志失调的概率较高,更易引发梅核气。

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群可能面临退休、健康状况变化等问题,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情志不遂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进而增加梅核气的发病风险。

二、饮食不节

(一)饮食不规律与梅核气的关系

长期的暴饮暴食、饥饱无常会损伤脾胃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饮食不规律,脾胃运化失常,可导致痰湿内生。痰湿循经上结于咽喉,就会出现梅核气的症状。例如,经常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滋生痰湿。

儿童:儿童如果饮食不规律,过多食用甜食、零食等,容易损伤脾胃,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长期可能导致痰湿内生,增加梅核气的潜在发病风险。但儿童梅核气相对较少见,多与不良喂养习惯有关。

成年人:成年人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容易出现饮食不规律的情况,尤其是经常在外就餐,饮食结构不合理,更易损伤脾胃,引发梅核气。

(二)痰湿内生的具体机制

脾胃运化失职,水湿代谢障碍,聚湿生痰,痰气互结于咽喉。痰湿的产生与饮食中过多摄入肥甘厚味等助湿生痰的食物密切相关。痰湿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痰气结于咽喉,就会出现咽部异物感等梅核气的典型表现。

三、脏腑功能失调

(一)肝失调达与梅核气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失调达,气机郁滞,可影响全身气机的运行。除了前文提到的情志因素影响肝疏泄外,肝失调达还可能因其他脏腑功能失调而引发。例如,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不能养肝,也会间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进而引发气机郁滞,上结咽喉。

不同年龄段肝失调达的差异:青少年时期,肝的疏泄功能相对较强,但如果学习压力大等也可能导致肝失调达;中老年人群肝的疏泄功能逐渐减退,更容易出现肝失调达的情况,从而增加梅核气的发病可能。

(二)脾胃虚弱与梅核气

脾胃虚弱是梅核气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一方面可导致痰湿内生,另一方面气血生化不足,咽喉失于濡养,也容易出现异物感等症状。脾胃虚弱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

老年人: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因此老年人患梅核气相对较多。而且老年人在患病后,脾胃功能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注重脾胃的调养。

儿童: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喂养不当等容易出现脾胃虚弱,虽然儿童梅核气较少见,但也是发病的潜在因素之一,需要关注儿童的饮食和脾胃功能调养。

(三)肺失宣降与梅核气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若肺失宣降,气机不畅,也可能影响咽喉部的气机运行。外邪侵袭肺卫,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可影响咽喉部位的气机,从而引发梅核气。例如,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后,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邪气影响肺的宣降功能,就可能出现咽部不适等类似梅核气的症状。

不同季节肺失宣降的情况: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寒冷,容易外感邪气,导致肺失宣降,此时梅核气的发病可能会相对增加。儿童在季节更替时,肺卫功能较弱,更容易因肺失宣降而引发相关咽喉部不适症状。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梅核气
梅核气是指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如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特征的咽喉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该病多发于壮年人,以女性居多。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梅核气的症状是什么?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梅核气的患者常常感觉咽部有异物感,如有痰在咽喉中,咽不下去,咳不出来,大多数人并不能咳嗽出痰,反而会经常清嗓。大多数梅核气的患者,常常爱生气,易怒,爱吃甜食,闻到异味后,可能会使咳嗽加重,或咽部异物感加重。梅核气是中医病名,中医认为是痰气互结于咽中造成的。
梅核气的五大症状是什么?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梅核气是中医病证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导致的,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又称为咽异感症或者咽部神经官能症,其五大临床表现主要是咽部有异物阻塞感、咳嗽不能缓解、吞咽不能下行、症状时有时无和不影响进食。
梅核气是由什么引起来的啊?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梅核气是中医病证名,主要表现为咽中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主要好发于女性,大部分因为心情不好,肝气运行气机不畅。造成气血痰饮在体内瘀滞,病理产物在咽喉部互结停聚,因此形成了以咽喉部好像有梅核阻塞、咳不出来、咽不下去的症状。
梅核气和慢性咽炎区别?
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梅核气和慢性咽炎不完全是一种疾病。梅核气是中医的病证名,慢性咽炎是西医的病名。梅核气是以咽中有异物感,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慢性咽炎是以咽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等部位的炎症,表现咽干、咽痒、灼热感、异物感等。根据有相同的症状,慢性咽炎是可以认为成梅核气的。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多喝水,多食蔬菜和水果;防止
慢性咽炎是梅核气吗?
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梅核气不是慢性咽炎,二者的症状虽然非常的相似,但是是起因不同的二种疾病。 慢性咽炎是咽喉部的慢性炎症,病人往往有咽痛、咽干不适,恶心等表现,往往反复发作,耳鼻喉科检查可以发现咽部的充血水肿等,而梅核气是病人自我感觉的咽部阻塞感,和情绪有关,往往病人情绪低落时容易感觉异常,转移注意力后症状可以减轻。
关于梅核气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梅核气中医治疗方法比较多,可以用针灸治疗,如合谷、太冲、丰隆等穴位,按摩热敷颈部。在生活上注意防止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不要是过冷和过烫的食物,防止过度发音,特别是大喊大叫。另一方面可以口服清咽利喉的药物,也可使用含片和雾化吸入等方式使用抗炎的药物改善症状。
梅核气是什么症状
刘长燕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南岗分院 三甲
梅核气主要表现为咽喉部有各种不适感觉,比如烧灼感、咽部痒感,但并不会妨碍饮食。肠胃会有不适,比如肠胃蠕动异常、食欲不振、恶心反酸、胃内有气往上顶。情绪方面会有变化,比如烦躁焦虑、恐惧、抑郁,如果症状严重还会表现为失眠。得了梅核气要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调整好心态,如果症状较轻通常是可以自愈的。
梅核气是咽炎吗
邹方鹏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甲
梅核气不是咽炎。梅核气是中医术语,是咽喉神经官能症,表现症状有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咽喉部有异物感,治疗是以疏肝解瘀为主。咽炎是西医术语,是因为咽喉部位慢性炎症引起,治疗给予清咽利喉的咽喉片进行治疗,如银黄含化片、西瓜霜润喉片等。
梅核气病是什么意思
朱瑞先 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三甲
梅核气病是一种中医名词,也叫做癔球症或者是咽部神经官能症或者是慢性咽炎。患者大多数会有咽喉部明显的异物感,感觉有异物卡顿在嗓子眼,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一般情况下,患者会有咽喉部的阻塞感,部分患者可能和情绪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梅核气看病挂什么科
邹方鹏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甲
梅核气是中医术语,可以看中医内科治疗。梅核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等疾病,发病原因在中医认为是肝气淤滞所引起,一般给予疏肝解郁治疗,可以应用逍遥丸等进行加减。治疗期间患者要保持情绪乐观、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精神压力过大等。
梅核气就是慢性咽炎吗
李越胜 主任医师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三甲
梅核气是一种中医名词,是感觉到咽喉部有梅核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是吃饭、喝水都很正常,而且吃饭、喝水时种堵塞的感觉反而减轻,也就是并没有其他周围组织的病变。一般是情志失调、肝气淤结导致,翻译成现在的语言也叫做神经管能症,也就是咽喉部神经官能症,也叫做慢性咽炎,所以梅核气和慢性咽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中医叫梅核气是什么病
张月美 主任医师
济宁市中医院 三甲
中医诊断为梅核气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咽炎。中医认为咽部不适、咽痒、咽干、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的症状,是由于长期心情不好、情绪刺激而引起的。现代医学认为是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导致的咽部粘膜水肿、滤泡增生而出现的咽部不适。建议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一味中药治疗梅核气
曹晓菊 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梅核气是一个中医的病名,它的特点是咽喉中如有梅核梗阻喉头,卡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不影响进食吞咽。这是一种病症,这个病发生多数和情绪有关系,情志不随肝气郁结,气与体内的痰湿互结,停聚这个部位所导致。通俗的讲就是是气结在这个地方,上下不通。因为它是无形之气,所以不影响吞咽,但是很难受。它的实质是一个咽部的异物感,疏肝理气化痰的中药都可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