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有多种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因心脏收缩功能减退致肺循环淤血,早期活动后出现,病情进展休息时也会发生,儿童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喂养困难,老年患者症状可能被掩盖或加重;乏力是心脏泵血不足致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女性早期可能不明显,儿童表现为玩耍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水肿因体循环淤血体液潴留,从下肢开始呈凹陷性,老年患者水肿顽固,儿童可通过鞋子变紧等发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各种早搏、房颤等,患者自觉心悸,对不同人群影响各异;心悸因心脏节律或频率异常引起,女性生理期等敏感,儿童表现为烦躁不安等;头晕、黑矇是心输出量减少致脑供血不足,老年患者易跌倒,儿童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腹胀、食欲减退是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女性易被忽视,儿童影响营养摄入。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
1.发生机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导致呼吸困难。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发生。例如,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如快走、爬楼梯等时,就会感到气促,需要停下休息才能缓解;病情严重者平卧位时呼吸困难加重,被迫采取端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呼吸。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喂养困难,因为吃奶时需要花费更多力气来呼吸,导致进食量减少,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困难症状可能被掩盖或加重,需仔细鉴别。
(二)乏力
1.发生机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机体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乏力症状。患者常感到疲倦,即使是轻度活动也会觉得力不从心。例如,原本能正常上班的患者,患病后可能连短时间的工作都难以完成,需要频繁休息。
2.特殊人群情况:女性患者可能因为体力活动相对较少,在疾病早期乏力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显现;儿童患者乏力可能表现为玩耍时容易疲劳,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与同龄健康儿童相比,活动量明显减少。
(三)水肿
1.发生机制: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液潴留,出现水肿。水肿通常从下肢开始,表现为踝部、小腿的凹陷性水肿,起床活动一天后,下午或傍晚水肿较为明显,休息一夜后可能减轻。随着病情加重,水肿可逐渐向上蔓延至大腿、腹部甚至全身。
2.不同人群特点: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水肿可能更为顽固;儿童患者水肿时,家长可能发现孩子的鞋子穿着变紧,或者皮肤按压后出现明显凹陷,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四)心律失常
1.表现形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患者可能自觉心悸,感觉心脏跳动不规律,有的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忽快忽慢。例如,患者可能突然感到心脏“漏跳一拍”,或者心跳明显加快,伴有头晕等不适。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年轻患者,心律失常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耐量;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可能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增加猝死的风险;儿童患者心律失常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因为心脏功能异常会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和代谢。
(五)心悸
1.产生原因:心脏节律或频率异常时可引起心悸。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从而导致患者主观上感觉心跳异常。比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心跳节律紊乱,患者会明显感到心悸不适。
2.特殊人群情况: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对心悸症状更为敏感;儿童患者由于无法准确描述心悸感受,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等异常表现,家长需密切观察。
(六)头晕、黑矇
1.发生机制: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黑矇。当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严重下降时,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出现头晕,严重时可能眼前发黑,甚至发生晕厥。例如,患者在站立时可能突然感到头晕,有摔倒的风险。
2.不同人群风险:老年患者本身脑血管调节功能较差,发生头晕、黑矇时更容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等意外伤害;儿童患者脑供血不足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长期头晕、黑矇可能对智力和运动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七)腹胀、食欲减退
1.产生原因: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患者出现腹胀、食欲减退。肝脏淤血可引起肝肿大,导致右上腹不适,同时胃肠道淤血使患者进食后感到饱胀,不想吃东西。例如,患者吃一点东西就觉得肚子很胀,长期食欲减退会导致营养不良。
2.特殊人群表现:女性患者可能因为饮食习惯等因素,腹胀、食欲减退症状可能被忽视;儿童患者腹胀、食欲减退会影响营养摄入,进而影响身高、体重的增长,需要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饮食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