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是指肝功能检查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常见原因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作息)、疾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年龄、特殊人群病史等,表现有消化道症状、乏力、黄疸、肝掌和蜘蛛痣等,检查包括血液生化和影像学,应对需针对不同原因调整生活方式或治疗疾病,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肝功能异常的定义
肝功能异常是指通过各种肝功能检查指标出现超出正常范围的改变。肝功能检查包含多种项目,常见的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白球比(A/G)等指标。例如,ALT和AST主要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正常情况下其数值有一定范围,当肝细胞受到炎症、坏死等损伤时,它们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含量升高;总胆红素等指标与胆红素的代谢相关,若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就会引起其数值异常。
二、常见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一)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方面: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酒精需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影响肝功能。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引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堆积,干扰肝脏正常的代谢等功能,进而导致肝功能异常。
2.作息方面:长期熬夜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节律。肝脏在夜间是进行代谢、解毒等重要功能的关键时段,熬夜打乱了肝脏的生物钟,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长此以往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
(二)疾病因素
1.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导致ALT、AST升高等肝功能异常表现。例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持续存在,不断对肝脏造成损伤,使得肝功能指标长期处于异常状态。
2.自身免疫性肝病:像自身免疫性肝炎,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等,从而出现肝功能异常,可表现为球蛋白升高等多种指标异常。
3.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比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等,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这是因为药物的代谢产物会损伤肝细胞,影响肝功能各项指标。
(三)年龄因素
儿童时期,肝脏的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一些先天性代谢疾病等可能导致儿童肝功能异常,如某些遗传性的胆红素代谢异常疾病,会使儿童出现胆红素相关指标异常。老年人肝脏的储备功能和代偿能力下降,对各种损伤因素的耐受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疾病、药物等因素影响出现肝功能异常,例如老年人患感染性疾病时,使用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更大负担,引发肝功能异常。
(四)特殊人群病史因素
有基础肝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肝硬化病史者,肝脏本身已经存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更容易出现肝功能进一步异常的情况。比如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肝细胞功能受损,在受到感染、劳累等因素影响时,肝功能指标会明显波动异常。
三、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一)一般症状表现
1.消化道症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异常影响了消化液的分泌和代谢,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消化道出现不适症状。例如,肝功能异常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受到影响,影响脂肪的消化,从而引起腹胀、食欲不振等表现。
2.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原因导致。
(二)体征表现
1.黄疸:若总胆红素升高,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例如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就会沉积在皮肤和巩膜等组织中,使其呈现黄色。
2.肝掌和蜘蛛痣:慢性肝病患者可能出现肝掌,表现为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处发红;蜘蛛痣则是皮肤上出现形似蜘蛛的红色血管痣,中心有一红点,周围有放射状血管扩张。这是因为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的。
四、肝功能异常的检查与诊断
(一)检查项目
1.血液生化检查:除了前面提到的ALT、AST、TBil等指标外,还包括白蛋白检查,白蛋白降低可能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球蛋白升高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情况;白球比异常也能反映肝脏的一些病变情况。
2.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帮助判断是否有肝脏肿大、肝硬化、肝脏占位性病变等。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发现肝脏的细微病变有重要价值。
(二)诊断过程
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包括生活方式、既往疾病史等)、症状表现以及各项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例如,对于有长期饮酒史且出现肝功能异常指标的患者,首先会考虑酒精性肝病的可能,再进一步结合其他检查排除其他病因。
五、肝功能异常的应对与注意事项
(一)针对不同原因的应对
1.生活方式调整:对于因饮酒导致肝功能异常的人群,必须严格戒酒,同时调整饮食结构,改为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对于因高脂饮食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导致肝功能异常的人群,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运动等方式减轻体重,改善肝脏脂肪堆积情况。
2.疾病治疗: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毒类型等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等。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引起的肝功能异常,首先要停用可疑导致肝损伤的药物,然后根据肝功能异常的程度进行相应的保肝等治疗。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肝功能异常时,家长要特别注意避免给孩子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要关注儿童的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儿童肝脏处于发育阶段,任何影响肝脏的因素都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肝功能异常时,由于其肝脏代偿能力差,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用药,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感染等情况,因为感染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功能进一步异常。并且要定期进行肝功能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有基础肝病病史人群:这类人群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按时复诊,密切关注自身肝功能变化,避免劳累、感染等诱发肝功能异常加重的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以维持相对稳定的肝功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