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疱疹病因包括病毒感染及其他因素如药物过敏、外伤等,单纯疱疹病毒1型可致口唇周围原发及复发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致水痘及带状疱疹,汗疱疹与过敏或刺激因素、精神因素相关且青少年及青年相对多见;临床表现上单纯疱疹有皮肤黏膜交界处群集性小水疱及复发表现,水痘有特定皮疹分布,带状疱疹有前驱症状及单侧带状分布水疱,汗疱疹有特定部位小水疱及季节性复发;诊断依据各自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等,单纯疱疹靠典型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水痘靠流行病学史和皮疹,带状疱疹靠典型表现及辅助检查,汗疱疹靠典型表现并排除其他疾病;治疗及预后中单纯疱疹原发轻可自愈,重需用抗病毒等药,水痘对症处理预后好,带状疱疹需抗病毒止痛等,老年人更需积极治疗,汗疱疹对症治疗为主易复发影响生活质量。
一、病因方面
水疱疹:
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水疱疹,如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常引起口唇周围等部位的原发感染,初次感染后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复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水痘多见于儿童,是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带状疱疹则是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再激活所致,多见于成人及免疫力较低人群。
其他因素:某些药物过敏、外伤等也可能诱发水疱疹,不同病因导致的水疱疹在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上有差异,年龄方面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患病,但水痘更常见于儿童,而带状疱疹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因为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病毒更易激活。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压力大等导致免疫力降低时,单纯疱疹等水疱疹易复发。
汗疱疹:
过敏或刺激因素:接触过敏原是常见原因,如接触镍、铬等金属过敏,或者接触洗涤剂、肥皂、有机溶剂等刺激物,过敏体质人群更易因接触这些物质引发汗疱疹。精神因素也有影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较大的人群,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成年人,患汗疱疹的风险可能增加。其发病与年龄关系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少年及青年相对多见,生活方式中手部经常接触刺激性物质或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群更易罹患。
二、临床表现方面
水疱疹:
单纯疱疹:原发感染时,可在皮肤黏膜交界处出现群集性小水疱,疱液初始清亮,后可变混浊,破溃后可糜烂、结痂,伴有疼痛或瘙痒,病程约1-2周,愈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复发时,水疱往往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症状较原发感染轻。年龄方面,儿童患水痘时,全身可出现斑疹、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疹,皮疹分批出现,向心性分布,水疱壁薄易破;成人患带状疱疹时,沿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成簇的水疱,伴有明显神经痛。
水痘: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液初始清亮,后期可混浊,疱疹易破溃,1-2天后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脱痂后一般不留瘢痕。
带状疱疹:发疹前可有乏力、低热、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1-3天后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汗疱疹:
主要发生在手掌、手指侧面、指端皮肤,表现为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常对称分布,水疱内含清澈或混浊的浆液,一般不自行破溃,干涸后形成脱皮,露出红色新生上皮,此时常伴有疼痛。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病情有季节性,春末夏初多见,每年定期反复发作。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少年及青年相对常见,儿童较少患汗疱疹,可能与儿童接触刺激性物质机会较少及皮肤屏障功能相对更完善有关,但也有儿童因接触特殊过敏原等因素患病的情况。
三、诊断方面
水疱疹:
单纯疱疹:根据典型的皮肤黏膜交界处群集性小水疱,易复发等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培养、核酸检测等可明确诊断。病毒培养是将水疱液接种于细胞培养物中,观察细胞病变来鉴定病毒;核酸检测可快速准确检测出单纯疱疹病毒的核酸,辅助诊断。年龄方面,儿童水痘通过典型皮疹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如接触水痘患者)基本可诊断,而成人带状疱疹根据单侧沿神经分布的群集性水疱伴神经痛等表现不难诊断,但需与接触性皮炎、脓疱疮等鉴别。
水痘:依据流行病学史(接触水痘患者)和典型皮疹特点,即同时存在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分布呈向心性,一般可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如血清学检测抗体滴度升高有助于确诊。
带状疱疹:根据单侧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伴有神经痛等典型表现可初步诊断,再结合疱疹刮片检查可见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等辅助诊断。
汗疱疹:
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好发于手掌、手指侧面等部位的复发性小水疱,干涸后脱皮等表现来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水疱性疾病,如水疱型手癣(手癣多单侧发病,真菌镜检或培养可发现真菌)、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史,皮疹多与接触部位一致,斑贴试验可协助诊断)等。各年龄段诊断时需考虑年龄因素对疾病表现的影响,儿童汗疱疹诊断时要详细询问接触史等情况,排除其他儿童易患的水疱性疾病。
四、治疗及预后方面
水疱疹:
单纯疱疹:原发感染症状较轻者可自愈,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症状明显者可外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乳膏等,严重者可口服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复发频繁者可长期抑制疗法。年龄方面,儿童水痘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退热、止痒等,避免搔抓引起继发感染,加强护理,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儿童可能出现肺炎、脑炎等并发症;成人带状疱疹需积极治疗,因为成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给予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及止痛药物等。
水痘:主要是对症处理及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疱疹破溃者可涂甲紫溶液,继发感染时可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水痘预后一般良好,儿童患水痘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极少再发。
带状疱疹: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抗病毒药物需尽早应用,如在发疹后24-72小时内应用伐昔洛韦等效果较好。营养神经药物可促进神经修复,止痛药物根据疼痛程度选用,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等。老年人患带状疱疹时,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几率较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需更积极治疗和密切观察。
汗疱疹: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减少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避免搔抓。瘙痒明显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病情严重时可口服糖皮质激素,但需谨慎使用,因为有一定副作用。对于精神紧张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各年龄段治疗时需考虑年龄特点,儿童使用外用药物时要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且注意药物用量和使用部位,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糖皮质激素;成人治疗时要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刺激物,保持情绪稳定等。预后方面,汗疱疹容易复发,通过避免诱因可减少发作次数和减轻症状,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但会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频繁发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