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痔疮以辨证施治为核心,通过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气升提等原则改善症状,常见方法包括内服中药、外用药物、针灸疗法等。

1.内服中药
湿热下注型宜用槐角丸、地榆槐角丸,含槐角、地榆等成分,可清热凉血止血;气滞血瘀型可选止痛如神汤,含桃仁、红花等,缓解肛门肿痛;脾虚气陷型适用补中益气汤,以黄芪、白术升提中气。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配伍,避免自行用药。
2.外用药物
苦参汤(苦参、黄柏)或五倍子汤煎煮后先熏后洗,水温控制在40℃以下,可减轻肛周瘙痒肿胀。
3.针灸疗法
针刺长强穴(尾骨尖端下方)、承山穴(小腿后侧),配合艾灸百会穴,可促进直肠静脉回流,改善痔核脱垂。实证加刺血海穴泄热,虚证加灸足三里,10次为1疗程。
治疗期间需避免久坐久站,饮食忌辛辣燥热,多食芹菜、菠菜等高纤维食物;若出现持续出血、痔核嵌顿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结合西医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