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痔疮的方法主要有饮食调理、中药内服、中药外治、针灸治疗等。

1.饮食调理
中医强调“食养”辅助治痔疮。宜食清淡、润肠通便食物,如菠菜、芹菜、香蕉等,富含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加重痔疮;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这类食物易生湿热,加重痔疮肿痛、便血;可适量食用具有清热凉血作用的食材,如藕、冬瓜、绿豆,帮助调理体内湿热,配合治疗促进恢复。
2.中药内服
中医治疗痔疮需辨证分型,湿热下注型常用槐角丸等方剂,可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缓解痔疮肿痛、便血等症状;气滞血瘀型选止痛如神汤等方剂,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改善痔核脱出、疼痛剧烈等症状;脾虚气陷型用补中益丸等方剂,可补中益气,提升下陷之气,防止痔核脱出。中药内服需遵医嘱,根据体质调整剂量,从内调理脏腑功能。
3.中药外治
外治是中医治痔疮的常用手段,也应遵医嘱使用。熏洗法用苦参、黄柏、五倍子等煮水,先熏后洗肛门,清热燥湿、消肿止痛,适合痔疮肿痛、瘙痒;坐浴法将药物融入温水中坐浴,促进肛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炎症;栓剂,如痔疮栓等,纳入肛门,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凉血止血、消肿,适用于内痔便血、脱出;外敷药膏,如痔疮膏等,涂抹患处,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4.针灸治疗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改善肛周循环。主穴选长强、承山、次髎,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下,可疏导肛门局部气血;承山穴能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次髎穴可活血化瘀、消肿。湿热重者加阴陵泉、三阴交清热利湿;血瘀者加血海、太冲活血化瘀。每周2-3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通过经络传导缓解痔疮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