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转氨酶高相关内容包括常见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他疾病等。

1.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机体感染后,免疫系统会对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发起攻击,导致肝细胞受损,使得肝细胞内的转氨酶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转氨酶升高。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等。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会引发免疫炎症反应,破坏肝细胞,致使转氨酶释放入血。
2.脂肪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和间接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从而使转氨酶升高。一般来说,每日饮酒量超过40g(女性超过20g)持续5年以上,可能引发酒精性肝病,患者的ALT和AST可升高,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转氨酶升高。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导致转氨酶升高。
3.自身免疫性肝病
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受损,转氨酶升高。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和40-60岁两个年龄段。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转氨酶可显著升高,甚至可达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
4.其他疾病
心功能不全如右心衰竭时,肝脏淤血,肝细胞缺氧、受损,可导致转氨酶升高。研究发现,右心衰竭患者中约有30%-40%会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
对于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患者,符合抗病毒指征时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丙肝患者可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清除病毒后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转氨酶可能逐渐恢复正常。可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物,这些药物有助于修复肝细胞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但需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