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指气体进入胸膜腔致积气、破坏负压使肺塌陷影响呼吸,核心机制是胸膜完整性受损,按病因分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性三类;自发性气胸中原发性与肺大疱相关,常见于瘦高青年,吸烟者风险高,继发性多由基础肺部疾病引发;外伤性气胸由穿透性或钝性胸外伤致胸膜损伤引发;医源性气胸由医疗操作或诊断性检查相关操作损伤胸膜所致;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继发性气胸风险高,孕妇气胸需紧急处理且避免用影响胎儿药物,儿童自发性气胸少见且多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相关;预防上要戒烟、瘦高青年避免剧烈运动、基础疾病患者做好管理。
一、气胸的定义与核心机制
气胸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积气状态,破坏胸膜腔负压环境,使肺组织塌陷并影响呼吸功能。其发生核心机制为胸膜完整性受损,导致外界空气或肺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按病因可分为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性三类。
二、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1.1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主要与肺大疱形成相关,肺大疱为肺泡壁破裂融合形成的含气囊腔,常见于瘦高体型青年人群。研究显示,身高每增加10cm,原发性气胸风险提升1.5倍,这与胸廓生长速度与肺组织发育不匹配有关,导致肺尖部承受压力增加。吸烟者风险较非吸烟者高3~5倍,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可破坏肺泡壁结构,促进肺大疱形成。
1.2继发性自发性气胸
多由基础肺部疾病引发,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肺结核、肺癌等。COPD患者因肺气肿导致肺泡壁变薄,研究显示其气胸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0~30倍。肺纤维化患者因肺组织弹性下降,胸膜下区易形成囊腔,增加破裂风险。
三、外伤性气胸的致病场景
2.1穿透性胸外伤
锐器伤(如刀刺伤)或火器伤可直接损伤胸膜,导致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此类气胸常合并血胸或开放性伤口,需紧急处理以防止空气持续进入。
2.2钝性胸外伤
肋骨骨折端刺破胸膜,或胸壁软组织损伤导致胸膜腔与外界相通。研究显示,肋骨骨折患者中约15%~20%会并发气胸,尤其是多根肋骨骨折时风险更高。
四、医源性气胸的常见诱因
3.1医疗操作相关
胸腔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操作可能损伤胸膜。机械通气患者中,气胸发生率约为5%~10%,尤其是高压力通气或合并肺大疱时风险显著增加。
3.2诊断性检查相关
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活检等侵入性操作可能引发气胸。研究显示,经皮肺活检的气胸发生率为10%~20%,其中约5%需要胸腔闭式引流。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4.1老年患者
因基础肺功能下降,继发性气胸风险较高,且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COPD、糖尿病),治疗时需优先考虑非手术干预,如胸腔穿刺抽气。
4.2孕妇
气胸可能影响胎儿氧供,需紧急处理。治疗时需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优先选择局部麻醉下的胸腔闭式引流。
4.3儿童患者
自发性气胸较少见,多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相关。治疗时需考虑生长发育因素,避免过度干预影响肺功能发育。
六、生活方式与预防措施
5.1戒烟
吸烟是自发性气胸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降低50%以上的复发风险。研究显示,戒烟5年后,气胸复发率与不吸烟者接近。
5.2避免剧烈运动
瘦高体型青年需避免突然的胸廓压力变化(如举重、潜水),可降低肺大疱破裂风险。
5.3基础疾病管理
COPD患者需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激素,肺纤维化患者需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以早期发现囊腔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