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有一般处理方法、就医情况及后续处理和预防措施。一般处理包括按压止血法(适用于少量出血)和冷敷法(辅助局部血管扩张引起的出血);需及时就医的情况有出血量较大、反复鼻出血、伴随其他症状;就医后医生会局部检查并采取相应止血措施及排查全身性病因;预防措施有保持鼻腔湿润、避免不良习惯、控制基础疾病。
一、鼻出血的一般处理方法
(一)按压止血法
1.操作方式: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微向前倾,用手指紧紧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这样做是因为捏住鼻翼可以压迫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对于大多数的鼻出血都能起到初步的止血作用。儿童鼻出血时,家长可以用拇指和食指紧压患儿双侧鼻翼,一般压迫5-10分钟多可止血。
2.适用情况:适用于出血量较少的鼻出血,比如因空气干燥、轻微外伤等导致的少量鼻出血。
(二)冷敷法
1.操作方式:可以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在前额或颈部,通过冷敷使血管收缩,从而减少出血。冷敷的原理是低温促使血管收缩,降低局部血液循环速度,进而达到止血目的。
2.适用情况:对于因局部血管扩张引起的鼻出血有一定的辅助止血作用,尤其适合年轻人因情绪激动等导致的鼻出血。
二、鼻出血的就医情况及后续处理
(一)需要及时就医的情况
1.出血量较大:如果鼻出血呈喷射状,或一次出血量超过100毫升,或经过自行简单处理后仍持续出血,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因为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失血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2.反复鼻出血:如果鼻出血频繁发作,或者每次出血都难以自行止住,也需要及时就医。反复鼻出血可能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表现,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
3.伴随其他症状:如果鼻出血同时伴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或者伴有鼻塞、头痛等其他不适症状,也应及时就医,以明确鼻出血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就医后的处理
医生一般会首先进行局部检查,明确出血部位,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止血措施。可能会使用鼻腔填塞法,如用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等填塞鼻腔进行压迫止血;对于明确出血点的情况,还可能会采用激光、微波、电凝等方法进行止血。同时,医生会进一步排查引起鼻出血的全身性病因,如检查血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鼻出血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鼻腔湿润
1.环境方面:在干燥的季节,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一般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为宜。对于生活在气候干燥地区的人群,这一点尤为重要。
2.个人护理方面:可以定期用生理盐水滴鼻,保持鼻腔湿润,防止鼻腔黏膜干燥破裂出血。尤其是老年人皮肤黏膜相对干燥,更要注意鼻腔的保湿。
(二)避免不良习惯
1.不要用力抠鼻:用力抠鼻容易损伤鼻腔黏膜,导致鼻出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用手指随意抠挖鼻腔。
2.控制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血压升高,可能会增加鼻出血的风险。因此,要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尤其是有鼻出血病史的人群。
(三)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控制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因为血压波动过大容易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控制病情,减少鼻出血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