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处理包括初步处理、就医评估检查、针对性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初步处理是让患者保持正确姿势并按压止血;就医要询问病史、做局部和全身检查;局部因素如鼻中隔偏曲、鼻腔炎症分别处理,全身因素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针对性治疗;儿童、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初步处理措施
1.保持正确姿势:让患者坐下或半卧位,身体稍微前倾,头部不要后仰或过度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部引起不适或误吸,这有助于减少血液咽下后对胃肠道的刺激,对于各年龄段患者都适用。
2.按压止血: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期间让患者张口呼吸。对于儿童,要轻柔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通过按压鼻翼可压迫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多数鼻出血可通过此方法初步止血。
二、就医评估与检查
1.医院就诊:经过初步处理后仍不能止血或频繁鼻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鼻出血的频率、出血量、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鼻塞、头晕、乏力等),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对于儿童,还需了解是否有挖鼻等不良习惯。
2.相关检查
局部检查:医生会用鼻镜检查鼻腔,观察出血部位,常见的出血部位是鼻中隔前下方的黎氏区,此区域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对于成人及大龄儿童,还可能进行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鼻腔深部情况,发现潜在的出血点。
全身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可能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会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情况,因为高血压可导致鼻出血不易控制。
三、不同情况的针对性处理
1.局部因素引起的鼻出血
鼻中隔偏曲:如果是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出血,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考虑在合适时机进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后可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鼻腔炎症:对于鼻腔感染性炎症引起的鼻出血,会使用相应的抗炎药物治疗鼻腔炎症,如局部使用抗生素滴鼻液等,炎症控制后鼻出血情况可能改善。
2.全身因素引起的鼻出血
高血压:如果是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医生会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进行降压治疗,使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减少因血压波动导致的鼻出血。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猛,以免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血液系统疾病: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鼻出血,会针对具体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使用提升血小板的药物等;白血病患者则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化疗等相应的抗肿瘤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鼻出血多与挖鼻、鼻腔干燥等因素有关。要教育儿童不要挖鼻,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如果儿童频繁鼻出血且经处理无改善,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血液系统等疾病。同时,儿童鼻出血时家长不要过于惊慌,按照正确的按压方法进行处理,避免因紧张而加重儿童的恐惧情绪。
2.老年人:老年人鼻出血要特别注意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影响。老年人血管弹性差,鼻出血后血压波动可能更大,所以在处理鼻出血的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积极控制血压。同时,老年人身体恢复相对较慢,在就医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
3.高血压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的鼻出血患者,在鼻出血时不要过度紧张,因为紧张可能会进一步升高血压,加重鼻出血。要按照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在鼻出血处理过程中要让医生了解血压控制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