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烧由嘌呤代谢紊乱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引发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系统释放炎症介质使体温调定点改变而发热;其临床特点包括多为中低热、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相关、有年龄性别差异、受不良生活方式影响、有痛风病史者易发作且基础疾病会复杂化病情;诊断依据为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需与感染性发热、其他类型关节炎区分。
一、痛风发烧的发生机制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一组疾病。当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炎症反应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从而释放出一系列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引起机体的发热反应。例如,研究发现,痛风急性发作时,体内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水平会显著升高,这些炎症因子参与了发热的发生过程,它们可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改变体温调定点,使体温升高。
二、痛风发烧的临床特点
1.发热程度:痛风引起的发烧一般多为中低热,体温通常在38℃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9℃甚至更高。不过相对其他感染性发热,痛风导致的高热情况相对较少见。
2.发作的相关性:痛风发烧往往与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密切相关。通常在关节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的同时或随后出现发热。例如,患者先出现第一跖趾关节的剧烈疼痛、红肿,之后体温开始上升。
3.年龄与性别的差异:在年龄方面,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但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对于老年痛风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痛风发烧时可能更容易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需要更加谨慎地鉴别诊断。在性别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也会有所上升,女性痛风患者发烧时,需考虑到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4.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期高嘌呤饮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痛风的重要诱因。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发生痛风发烧的风险更高。比如长期摄入海鲜、动物内脏等富含嘌呤的食物,会使血尿酸生成增多,增加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概率,进而引发痛风急性发作和发热。
5.病史相关情况:有痛风病史的患者,再次发作痛风时更容易出现发烧症状。而且如果患者既往痛风控制不佳,血尿酸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状态,那么痛风急性发作时发烧的概率和程度可能会更明显。同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痛风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痛风发烧时病情可能更容易复杂化,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和代谢功能,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三、痛风发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病史:患者有痛风病史,近期有高嘌呤饮食、饮酒等诱发因素,出现关节红肿热痛伴发热。
临床表现:关节局部的典型痛风性关节炎表现,如第一跖趾关节等部位的红肿热痛,同时伴有发热。
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水平升高,一般男性血尿酸>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可考虑高尿酸血症。关节液穿刺检查发现尿酸盐结晶是诊断痛风的金标准,同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2.鉴别诊断:
感染性发热:一些细菌感染引起的关节炎也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伴发热,如化脓性关节炎。但感染性发热通常有明显的感染灶,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而痛风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可能以单核细胞等为主,通过关节液的病原学检查可以鉴别,化脓性关节炎关节液中可培养出致病菌。
其他类型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也可出现关节疼痛、发热等表现,但类风湿关节炎多为对称性小关节受累,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阳性,而痛风多为单侧单关节受累,血尿酸升高,可据此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