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皮疹需首先停用致敏药物,然后进行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皮肤护理和观察病情变化,还可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同时要考虑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的特殊情况,儿童用药需谨慎、考虑生理特点,老年人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孕妇用药需特别谨慎权衡利弊。
一、停用致敏药物
一旦怀疑发生药物过敏皮疹,首要步骤是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物,这是阻止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的关键。因为持续接触致敏药物会使机体的免疫反应持续被激发,可能导致皮疹等过敏表现加剧,甚至引发更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例如,若患者因服用某种抗生素出现皮疹,应立刻停止该抗生素的使用。
二、一般对症支持治疗
(一)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洁可以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过敏原残留等,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清洁时的水温适宜,动作轻柔。
2.避免搔抓: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搔抓皮疹部位,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从而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需加强看护,可适当给儿童修剪指甲,防止搔抓。
(二)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皮疹的变化情况,包括皮疹的分布范围、颜色、形态等的改变,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或迅速,需更加频繁地观察和评估。例如,儿童药物过敏皮疹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加重或伴随其他系统症状,应及时发现并处理。
三、药物治疗
(一)抗组胺药物
对于轻至中度的药物过敏皮疹,可使用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能竞争性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引起的瘙痒等症状。常用的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其镇静作用相对较弱,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但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需谨慎使用,应在医生评估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对其日常生活和安全的影响。
(二)糖皮质激素
如果皮疹较严重,如出现广泛皮疹、伴有明显瘙痒影响生活质量或有加重趋势时,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例如泼尼松等,但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对于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需权衡其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严格遵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增加感染、骨质疏松等风险,应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三)其他药物
若皮疹伴有继发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需确保患者不对所用抗生素过敏。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等情况合理选用。
四、特殊人群的特殊考虑
(一)儿童
儿童药物过敏皮疹的治疗需更加谨慎。在使用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某些药物的代谢可能与成人不同。抗组胺药物的选择需考虑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更要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儿童皮肤娇嫩,皮肤护理要更加精细。
(二)老年人
老年人药物过敏皮疹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在使用抗过敏药物等时需考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抗组胺药物可能与老年人常用的心血管药物等产生相互作用。另外,老年人皮肤功能减退,皮肤护理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干燥等问题。
(三)孕妇
孕妇发生药物过敏皮疹时,治疗需特别谨慎。首先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抗组胺药物的选择需权衡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某些抗组胺药物在孕期使用的安全性需经严格评估;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非常谨慎,只有在明确获益大于潜在风险时才考虑使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