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与鼻窦炎在发病部位、症状表现、病程病史、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上有不同特点,儿童和老年人患这两种疾病时需分别注意相关事项,过敏性鼻炎主要病变在鼻黏膜,有特定典型症状、过敏原接触史等,检查有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等,治疗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及免疫治疗等;鼻窦炎病变涉及鼻窦黏膜,全身和局部症状有别,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检查有鼻内镜等,治疗急性以抗感染等为主,慢性可手术等,儿童和老年人患时各有特殊注意要点。
鼻窦炎:病变涉及鼻窦黏膜,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等鼻窦结构均可受累,病变范围相对更广,可累及多个鼻窦。
症状表现
过敏性鼻炎: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喷嚏通常为多次阵发性发作,数量较多;清水样鼻涕是因鼻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所致;鼻痒较为明显,患者常忍不住频繁揉鼻;鼻塞程度可轻可重,呈间歇性或持续性。症状发作具有季节性或常年性特点,与接触过敏原相关,比如在花粉季接触花粉后症状易加重,在特定环境接触尘螨等过敏原也可引发。
鼻窦炎:全身症状相对明显,可出现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周身不适等。局部症状主要有鼻塞(因鼻黏膜充血肿胀及脓性分泌物积聚引起)、流脓涕(鼻涕多为脓性或黏脓性,量较多)、头痛或局部疼痛(不同鼻窦引发的头痛部位有一定规律,如额窦炎常表现为前额部周期性头痛,上颌窦炎多为面颊部痛等)。
病程与病史
过敏性鼻炎:多有明确过敏原接触史,病程可呈反复发作性,若能避免接触过敏原,症状可缓解或减轻,部分患者有家族过敏史,如家族中有人患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起病较急,有明确的感染相关病史;慢性鼻窦炎常为急性鼻窦炎迁延不愈所致,病程较长,可反复急性发作,患者多有鼻腔结构异常病史,如鼻中隔偏曲等,或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过敏性鼻炎: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可检测出患者对何种过敏原过敏,若皮肤出现风团样反应则为阳性,提示对相应变应原过敏。例如对花粉过敏者,在接触花粉相关变应原点刺后会出现阳性表现。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抽血检查血液中特异性IgE水平,若特异性IgE升高,有助于诊断过敏性鼻炎且能辅助判断过敏原种类。
鼻窦炎:
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腔内情况,如鼻黏膜充血肿胀程度、脓性分泌物位置等,还能查看鼻窦开口情况,有助于判断鼻窦炎的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
鼻窦CT:能清晰显示鼻窦内的病变情况,如鼻窦黏膜增厚、窦腔积液、有无息肉形成等,是诊断鼻窦炎的重要影像学依据,通过CT可明确各个鼻窦受累的具体状况。
治疗原则
过敏性鼻炎: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在花粉季减少外出、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药物治疗常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等,可缓解症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还可考虑免疫治疗等。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以抗感染治疗为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短期使用,避免长期应用导致药物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等减轻鼻黏膜水肿及炎症,促进鼻窦引流;慢性鼻窦炎除了药物治疗外,对于保守治疗效果差、有明显鼻腔结构异常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等。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时需格外注意。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要避免接触易过敏物质,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儿童鼻窦炎患儿在抗感染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同时注意鼻腔清洁护理,促进鼻窦引流,且要警惕儿童鼻窦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向下蔓延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等。老年人患这两种疾病时,在治疗上要兼顾其身体的其他基础疾病,药物选择需更加谨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