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炎是病程超3个月的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慢性炎症,局部因素有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等,全身因素涉及贫血等多种疾病及生活不规律等,儿童、成年人、女性等发病原因有差异,症状包括咽部异物感等,可通过间接喉镜等检查诊断,治疗需去除病因并局部、全身治疗,预防要锻炼身体等。
病因方面
局部因素: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是常见原因,如儿童时期患急性咽喉炎若未彻底治愈,易迁延为慢性;长期过度用声,像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发声不当或用声过度,可引发咽部慢性炎症;鼻腔、鼻窦的炎症,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也会导致慢性咽喉炎;咽部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如慢性扁桃体炎、牙龈炎等,炎症蔓延至咽部,长期刺激可引发本病。
全身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会影响咽部,比如贫血,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咽部容易反复感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咽部黏膜抵抗力降低,易受细菌、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导致咽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慢性炎症;慢性下呼吸道炎症、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与慢性咽喉炎的发生有关;另外,长期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慢性咽喉炎。不同年龄人群发病原因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多与急性咽喉炎迁延及邻近器官炎症有关,成年人则可能更多与职业用声、全身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咽部黏膜可能更敏感,也容易患慢性咽喉炎;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等刺激咽部,会增加患病风险;有鼻窦炎病史的人群,鼻腔分泌物刺激咽部,慢性咽喉炎的发病几率相对较高。
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患者常感到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总觉得咽部有东西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咽部干燥、发痒,伴有轻微疼痛,在受凉、劳累、说话过多时症状可能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咳嗽,清晨起床时可能会咳出少量黏痰,有时还会带血;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吞咽功能,但一般不影响进食。不同年龄患者的症状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为频繁清嗓;老年患者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但咽部不适的感觉可能持续存在。
诊断方面
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通过间接喉镜可以观察咽部黏膜的情况,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隆起,有时融合成片;电子喉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到喉部及咽部的细微病变,有助于明确诊断。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黏膜的色泽、有无新生物等情况。对于儿童进行喉镜检查时,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时机,尽量减轻患儿的不适。
治疗与预防方面
治疗原则:首先要去除病因,如积极治疗鼻腔、鼻窦、扁桃体等原发病;避免过度用声,注意休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减少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等,起到清洁咽部、杀菌消炎的作用;也可局部涂抹药物,如碘甘油等,有收敛及消炎的功效;对于淋巴滤泡增生明显的患者,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全身治疗方面,若有贫血等全身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不同人群的治疗需有所侧重,儿童治疗时要更加注重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温和的局部治疗方法;老年人治疗时要考虑其身体的耐受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预防措施: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如儿童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老年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及饭后刷牙,儿童要在家长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防止交叉感染;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清新,对于有鼻窦炎的患者要积极治疗,防止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儿童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