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痱子与湿疹在病因、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及治疗预防方面均有不同。热痱子由高温闷热致汗液不畅引起,有红痱、白痱、脓痱等表现,好发于汗腺丰富部位,治疗防热保湿,局部用药;湿疹是内外因共同作用,分急性、亚急性、慢性,好发部位广泛,治疗避诱因,按分期用药,预防避过敏原、保湿。
一、病因方面
热痱子:主要是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发,使汗腺导管堵塞、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比如婴幼儿在炎热夏季,若衣物穿着过多、环境通风差时易长热痱子。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由于汗腺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出现,而成人在高温劳作等情况下也可能患病。
湿疹:病因较为复杂,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如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体质者,后代患湿疹风险可能增加;还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外部因素包括食物(如鱼、虾、蛋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等)、生活环境(如干燥、炎热等)、动物皮毛、各种化学物质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年龄人群诱因可能不同,婴儿湿疹可能与母乳喂养母亲饮食等有关,成人湿疹可能与接触化工产品等职业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方面
热痱子:
红痱:最常见,好发于肘窝、腋窝、颈、胸、背、小儿头面部、臀部等部位。皮损为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有灼热和刺痒感。
白痱:多见于长期卧床、大量出汗、急性发热患者的躯干和间擦部位。皮损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易破,干涸后有细小鳞屑。
脓痱: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好发于皮肤褶皱处及小儿头颈部等。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脓疱,细菌培养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湿疹:
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瘙痒剧烈。
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演变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也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部位,皮损肥厚粗糙,表面有鳞屑、抓痕、血痂等,局部皮肤纹理加深、色素沉着,边界较清楚。不同年龄人群湿疹表现可能在严重程度、好发部位等有一定差异,儿童湿疹可能更易出现在面部、头皮等,成人慢性湿疹可能与长期搔抓等有关。
三、好发部位方面
热痱子:更倾向于出现在汗腺丰富、易出汗且汗液不易散发的部位,如上述提到的肘窝、腋窝、颈、胸、背、小儿头面部、臀部等。
湿疹:好发部位相对更广泛,与内外因作用相关,可出现在身体多个部位,且不同分期湿疹好发部位可能有一定特点,比如急性湿疹外露部位多见,慢性湿疹则可在身体多处慢性反复发病部位。
四、治疗与预防方面
热痱子:
治疗:主要是保持凉爽通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可外用痱子粉、炉甘石洗剂等,若有感染可外用抗生素药膏。
预防:在高温环境下要注意通风散热,穿着宽松透气衣物,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不同年龄人群预防措施基本类似,但儿童需特别注意选择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婴儿要注意勤换尿布等。
湿疹:
治疗: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局部治疗根据湿疹分期选择药物,急性期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有渗出时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等;慢性期可选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系统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物止痒等。
预防:了解可能的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如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则避免食用。注意皮肤保湿,干燥季节可使用保湿剂。不同年龄人群预防要结合各自特点,婴儿湿疹母亲要注意饮食回避可能致敏食物,成人要注意工作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接触防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