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是气体进入胸膜腔致胸腔积气,病因有创伤性及自发性(原发性由瘦高青壮年肺大疱破裂等引起、继发性由肺部基础病致),分类包括闭合性(破口小随肺萎陷闭合)、开放性(破口大或粘连牵拉持续开放)、张力性(破口呈单向活瓣使压力进行性升高),症状有突发一侧胸痛、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等,诊断靠胸部X线或CT等影像学及体格检查,治疗有保守(少量闭合性肺压缩轻者卧床吸氧)、排气(胸腔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手术(反复气胸等情况),特殊人群中儿童病情变化快需谨慎选治疗,老年人重控基础病且操作要安全,孕妇需权衡胎儿选安全治疗并监测胎儿。
一、定义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腔积气的一种状态。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为负压,无气体存在,当各种原因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后,破坏了胸膜腔的负压平衡,引发相应病理生理改变。
二、病因
(一)创伤性气胸
多由胸部外伤、医源性操作(如胸腔穿刺、活检等)等引起,外界气体经胸壁伤口、肺部或支气管破损处进入胸膜腔。
(二)自发性气胸
1.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常见于瘦高体型的青壮年,多因肺组织本身存在的肺大疱破裂所致,肺大疱的形成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或长期吸烟、剧烈运动等因素有关。
2.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由肺部基础疾病引起,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肺癌等,病变导致肺组织破坏,气体逸入胸膜腔。
三、分类
(一)闭合性(单纯性)气胸
胸膜破口较小,随肺萎陷而闭合,气体不再继续进入胸膜腔,胸腔内压力多为正压,但抽气后压力可下降且不再复升。
(二)开放性(交通性)气胸
胸膜破口较大或因有粘连牵拉,使破口持续开放,气体可自由进出胸膜腔,患侧胸腔压力接近大气压,吸气与呼气时,两侧胸腔压力差变化,可引起纵隔扑动。
(三)张力性(高压性)气胸
胸膜破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气体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气体只能进不能出,使胸膜腔内压力进行性升高,可迅速导致严重呼吸循环障碍。
四、症状
(一)典型症状
突发一侧胸痛,多为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较短,随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张力性气胸时呼吸困难症状严重,可伴有烦躁不安、发绀、冷汗、休克等表现。
(二)不同类型表现差异
闭合性气胸症状相对较轻;开放性气胸可闻及气体进出胸膜腔的声音;张力性气胸病情危急,需紧急处理。
五、诊断
(一)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X线可见患侧肺组织被压缩,肺边缘呈外凸的弧形阴影;CT检查对少量气胸、局限性气胸等诊断更敏感。
(二)体格检查
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
六、治疗
(一)保守治疗
适用于少量闭合性气胸,肺压缩程度<20%且症状较轻者,需卧床休息,吸氧以促进气体吸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二)排气治疗
1.胸腔穿刺抽气:适用于小量气胸、呼吸困难较轻等情况,可迅速缓解症状。
2.胸腔闭式引流:适用于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等,通过引流管将胸腔内气体排出,促进肺复张。
(三)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生的气胸、肺大疱明显者,可考虑胸腔镜下肺大疱结扎术或肺楔形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气胸多因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或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面色等,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处理,治疗上需谨慎选择治疗方式,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方法。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COPD、冠心病等,气胸发生时可能加重基础疾病,需重视原发病的控制,治疗时要综合评估心肺功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胸腔闭式引流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
(三)孕妇
孕妇发生气胸时,需权衡胎儿和孕妇的情况,治疗上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根据病情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如必要时的胸腔闭式引流等,同时要加强对胎儿的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