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峡炎局部症状有咽痛(程度可轻可重,病毒感染咽痛明显吞咽时加剧,细菌感染咽痛可能更剧烈)、咽部充血(病毒感染相对轻,细菌感染更明显可伴点状或片状出血)、咽峡部疱疹或溃疡(疱疹性咽峡炎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后变溃疡,樊尚咽峡炎是单侧咽峡部溃疡伴灰白色假膜);全身症状有发热(病毒感染多低热或中度发热、持续短,细菌感染多高热、持续长)、乏力(感染致代谢紊乱机体应激消耗增加所致随病情好转减轻)、头痛(发热明显时可出现,程度因人而异);不同人群有特点,儿童表现更烦躁不安、病情变化快,老年人全身症状不典型易有并发症且可加重基础病,免疫力低下人群症状更严重、病程长、易反复感染治疗难。
咽痛:是咽峡炎最常见的局部症状之一,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感咽部不适,重者则疼痛较为剧烈,甚至吞咽困难。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峡炎,患者常诉咽痛明显,尤其是在吞咽时疼痛加剧。一般来说,细菌感染导致的咽峡炎咽痛可能相对更剧烈,有的患者甚至会因为咽痛而不敢进食。
咽部充血:检查时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颜色鲜红。不同病因引起的咽峡炎咽部充血程度可能有所差异,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峡炎咽部充血可能相对较轻,而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咽部充血往往更为明显,有时还可伴有黏膜下的点状或片状出血。
咽峡部疱疹或溃疡:某些特定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咽峡炎会出现特殊的局部表现。比如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在咽峡部会出现散在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直径1-2mm,数日后疱疹破溃变为溃疡;而樊尚咽峡炎则表现为单侧咽峡部有溃疡,覆盖有灰白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
全身症状
发热:不同类型的咽峡炎发热情况有所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峡炎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多数在1-2天内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少数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峡炎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往往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到39℃甚至更高,而且发热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发热可能会反复。例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持续3-5天甚至更久。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都可能出现乏力症状。这是因为感染导致身体的代谢紊乱,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消耗增加,从而使患者感到乏力。一般来说,随着咽峡炎病情的好转,乏力症状也会逐渐减轻。
头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尤其是在发热比较明显的时候。头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头痛,而有的患者头痛较为剧烈。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发热引起脑血管扩张、代谢产物积聚等因素有关。
不同人群咽峡炎症状特点
儿童:儿童咽峡炎时除了上述局部和全身症状外,还可能表现得更为烦躁不安。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来表达咽部的不适。而且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比如发热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例如疱疹性咽峡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可能会突然出现高热,同时咽部疱疹引起的不适会让儿童进食明显减少,精神状态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咽峡炎时,全身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发热程度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是机体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而且老年人本身可能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咽峡炎可能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老年人有冠心病病史,咽峡炎引起的发热、乏力等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诱发心绞痛等心脏疾病发作。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咽峡炎的症状可能更为严重,病程更长,而且容易反复感染。病原体可能更顽固,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因为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地对抗病原体,所以咽部的炎症反应可能持续存在,局部的疱疹、溃疡等表现可能更难愈合,全身症状也会更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