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的症状表现有突发一侧剧烈胸痛(针刺样或刀割样,可蔓延至肩背部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少量时活动后气短,量增加后加重,儿童有呼吸频率加快等表现,老年人更明显)、刺激性干咳等;体征检查可见患侧胸廓饱满、活动度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辅助检查中胸部X线可显示气胸线等,胸部CT对少量等气胸诊断更敏感;综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判断气胸,需与肺大疱破裂、胸膜炎等鉴别,特殊人群需细致全面判断。
一、症状表现
(一)胸痛
特点:多为突然发生的一侧剧烈胸痛,像针刺样或刀割样,随后可能会蔓延至同侧肩背部等区域。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胸痛感受可能有差异,一般成年人能较清晰感知疼痛性质及部位变化,儿童表述可能相对困难,但会表现出哭闹、烦躁不安等异常情绪。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人群,胸痛可能更易被忽视或表现不典型。
机制:气胸时,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受到刺激,引发疼痛感觉神经传导。
(二)呼吸困难
特点:程度可轻可重,少量气胸时可能仅有活动后气短,随着气胸量增加,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能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对于儿童,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鼻翼扇动等;老年人因心肺功能本身可能较差,呼吸困难症状会更明显。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者,发生气胸时呼吸困难往往更为突出且进展快。
机制:气胸导致肺组织被压缩,有效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引起缺氧,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困难。
(三)刺激性咳嗽
特点:多为偶尔轻咳或刺激性干咳,部分人咳嗽后可能无明显缓解。不同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由于气道较窄,咳嗽可能相对更剧烈。有吸烟史人群,本身呼吸道有一定刺激,发生气胸时咳嗽可能更易被察觉,但也可能被误判为吸烟相关咳嗽而延误诊断。
机制:气胸刺激胸膜,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咳嗽。
二、体征检查
(一)视诊
胸廓:患侧胸廓可能饱满,对比健侧胸廓,患侧胸廓活动度可能减弱。儿童胸廓相对柔软,视诊时胸廓饱满可能更直观;老年人胸廓弹性下降,视诊发现胸廓改变可能不明显。
呼吸运动:患侧呼吸运动减弱,与健侧对比差异明显。
(二)触诊
气管位置:大量气胸时,气管可向健侧移位。不同年龄人群气管移位判断需结合其正常气管位置范围,儿童气管相对较灵活,移位可能更易受影响;老年人因可能存在气管软骨退化等情况,气管位置判断需更谨慎。
语音震颤: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
(三)叩诊
患侧胸部:呈鼓音,大量气胸时更明显。儿童胸部组织相对较薄,叩诊鼓音判断需结合经验;老年人肺部含气量减少,叩诊鼓音可能不典型。
(四)听诊
呼吸音: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三、辅助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
原理: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可显示肺组织压缩程度、气胸线等。能明确肺被压缩的范围,比如肺组织压缩比例等。不同年龄人群胸部X线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胸部X线成像需注意辐射剂量合理控制,老年人可能因肺部基础疾病存在干扰影像判断的情况。
表现:可见气胸线,线外为无肺纹理的透光区,线内为压缩的肺组织。
(二)胸部CT检查
优势:对于少量气胸、局限性气胸等诊断更敏感,能更清晰显示肺部病变情况以及气胸的细节。在判断气胸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方面更有优势,比如能区分是单纯气胸还是合并肺部其他病变等。儿童进行胸部CT检查时需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价值;老年人若病情需要,可在防护措施下进行检查。
表现:可准确显示气胸的部位、范围等。
四、综合判断
当出现突发一侧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等表现,同时结合体征检查发现患侧胸廓饱满、气管移位、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等,再辅助以胸部X线或CT检查发现气胸相关影像学表现,即可判断气胸。但需要注意与其他类似疾病如肺大疱破裂、胸膜炎等进行鉴别诊断,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来明确是否为气胸。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在判断过程中需更加细致全面,因为他们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辅助检查结果解读也需结合其自身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