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中部分患者有轻度贫血活动期血小板可升高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约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活动期血沉加快可反映疾病活动程度血沉增快往往提示炎症处于活动阶段活动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常升高其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活动度指标之一超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但阳性者不一定患该病该检测对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影像学检查中X线检查骶髂关节早期表现为关节间隙模糊等随后出现关节面侵蚀等晚期融合累及脊柱早期见椎体骨质疏松等随后出现椎体方形变等晚期融合CT检查对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比X线更敏感能更早发现细微病变对脊柱病变程度和范围判断有重要价值MRI在显示骶髂关节炎症方面比X线和CT更敏感能早期发现骨髓水肿等病变对脊柱病变显示有助于早期发现等体格检查有骶髂关节压痛试验“4”字试验脊柱活动度检查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患者检查有不同表现和注意事项。
血常规: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贫血,活动期患者血小板可升高,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30%-4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沉降率(ESR):多数患者在疾病活动期血沉加快,血沉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血沉增快往往提示炎症处于活动阶段。一般来说,活动期患者血沉常>20mm/h。
C-反应蛋白(CRP):活动期患者血清CRP常升高,其水平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活动度的指标之一,CRP升高幅度与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超过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阳性,但HLA-B27阳性者不一定患有强直性脊柱炎,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尤其是在临床表现不典型时。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骶髂关节:早期骶髂关节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模糊、假性增宽,随后可出现关节面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可出现骶髂关节融合。例如,早期骶髂关节X线可能仅见关节边缘模糊,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面骨质破坏、硬化等改变。
脊柱:病变累及脊柱时,早期可见椎体骨质疏松,椎小关节模糊,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椎体方形变,脊柱呈“竹节样”改变,晚期整个脊柱可融合成一条骨柱。
CT检查:
骶髂关节:CT对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比X线更敏感,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的细微病变,如早期的关节面侵蚀、软骨下骨密度改变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例如,CT可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化等情况,对于不典型的骶髂关节病变,CT检查更具优势。
脊柱:CT能更清楚地显示脊柱椎体、小关节及椎间盘的病变情况,对于判断脊柱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
骶髂关节:MRI在显示骶髂关节炎症方面比X线和CT更敏感,能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的骨髓水肿、滑膜炎症等病变,对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疾病活动度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疾病早期,MRI可发现骶髂关节骨髓水肿,这是炎症的早期表现。
脊柱:MRI可显示脊柱骨髓水肿、椎间盘炎等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脊柱的病变,对于判断病情的发展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体格检查
骶髂关节压痛试验:检查者按压患者骶髂关节部位,若出现疼痛,提示骶髂关节可能有病变。
“4”字试验:患者仰卧,一侧下肢屈膝屈髋,并将外踝置于对侧下肢膝上部,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一手向下压患侧膝部,若骶髂关节疼痛,则为阳性,提示骶髂关节病变。
脊柱活动度检查:包括颈椎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活动度,胸椎和腰椎的前屈、后伸、侧弯等活动度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出现脊柱活动度受限,如颈椎活动度减小,患者可能难以完成低头、仰头、左右转头等动作;腰椎活动度减小,患者弯腰时可能受限。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检查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注意事项。例如,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检查时,由于其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影像学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更加谨慎地解读检查结果;女性患者在检查时要考虑到月经周期等因素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可能影响;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久坐等)的患者,在评估脊柱病变时需要结合其生活方式因素综合判断;有既往其他关节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检查时,要注意与既往疾病进行鉴别,避免漏诊或误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