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湿疹又痒又肿时,一般护理要避免刺激因素,注意保湿;药物治疗外用可根据情况选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抗组胺药缓解瘙痒;若护理和简单用药不缓解或加重,出现渗液、感染等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据情况检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一般护理措施
1.避免刺激因素
接触因素:手部湿疹又痒又肿时,首先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刺激物,如肥皂、洗洁精、洗衣粉等碱性强的洗涤剂,在接触这些物品时最好佩戴手套。对于从事相关职业需要频繁接触此类物质的人群,更要严格防护。例如,家庭主妇在洗碗、洗衣时应长时间佩戴合适的橡胶手套,以减少手部与刺激物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不同年龄的人群都需要注意,儿童可能在玩耍时接触到一些可能刺激手部皮肤的物品,家长要多加留意并引导儿童正确防护;老年人可能因生活习惯等原因更容易接触到刺激物,要加强防护意识的提醒。
环境因素:注意保持手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爽,但要避免过度清洗。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0-32℃左右,过高的水温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加重湿疹的症状。对于有手部湿疹的人,无论是年轻人、儿童还是老年人,都应注意所处环境的湿度,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的环境都可能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可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来调节室内湿度至相对适宜的范围,一般建议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
2.保湿护理
选择合适保湿剂: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剂非常重要。例如,含有甘油、凡士林等成分的保湿霜或护手霜,能帮助修复皮肤屏障。每天多次涂抹保湿剂,尤其是在洗手后、接触水后以及外出回来后等。对于儿童,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保湿产品,避免其中含有可能引起过敏的成分;老年人的皮肤通常较为干燥,更需要选择滋润度较高的保湿剂,并且要注意涂抹的频率和量,确保手部皮肤始终处于滋润状态。
保湿的重要性:保持手部皮肤的水分有助于减轻瘙痒和肿胀。皮肤屏障受损是手部湿疹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保湿可以修复皮肤屏障,减少外界刺激物的侵入,从而缓解湿疹的症状。研究表明,适当的保湿能够降低皮肤的敏感性,对于缓解手部湿疹的又痒又肿状况有积极作用。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根据湿疹的严重程度可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如轻度湿疹可选用弱效的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中重度湿疹可选用中效或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但需要注意,长期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所以使用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使用时间和范围。对于儿童和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尽量选择弱效制剂,并且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皮肤吸收能力相对较弱,但也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合理选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这类药物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以及儿童患者,因为其相对副作用较小,不会引起皮肤萎缩等问题。他克莫司软膏对于缓解手部湿疹的瘙痒和肿胀有一定效果,使用时要注意局部可能出现的短暂刺激反应,一般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轻。
2.口服药物
抗组胺药物:如果瘙痒症状严重,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减轻瘙痒症状。但不同的抗组胺药物可能有不同的副作用,如嗜睡等,所以在用药时要注意。对于驾驶员、高空作业者等需要保持清醒头脑的人群,应避免使用具有明显嗜睡作用的抗组胺药物;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并且要注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也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三、就医建议
1.及时就诊情况:如果手部湿疹又痒又肿的情况经过一般护理和简单的药物处理后没有缓解,或者症状加重,如出现明显的渗液、感染迹象(如局部红肿热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当手部湿疹患者发现局部皮肤出现化脓现象时,说明可能已经合并感染,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抗感染等相应治疗。
2.医生的专业处理: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皮肤镜检查等,以明确湿疹的严重程度和是否有其他合并症。然后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包括年龄、健康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会调整药物的使用,或者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来缓解手部湿疹又痒又肿的症状。



